笔下文学 > 战汉 > 第007章:世道如此

第007章:世道如此


  高府门前,家丁伫立,一匹白马,一辆马车早就等候在了那里。ww.w.yan+kuai.c.om

  “干儿,不许犯浑,好好陪陪你妹妹,听到没有!”

  袁鸯送行出府,临行时仍旧不放心的叮嘱道。

  高朗不爱招摇,与蔡邕父女坐在了车厢之中。高干骑马,听闻袁鸯单独训诫自己,虽然心里有些不忿,但仍是嘴上应答道:“娘,你就放心吧,这陈留城就这么大,我还能跑哪去。走了,您也别在外面待着了,风大!”

  袁鸯听在心里暖暖的,儿子没白疼,居然也会关心起人来了。

  望着远去的众人,袁鸯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毕竟现今黄巾乱党横行,万一摸进城里来恐怕就不妙了,于是只见她左手一挥,喊了声:“高览!”

  高览不是别人,乃是高府家兵的统领,此刻他听闻家母唤他,在旁伺候的他立即上前恭敬的道:“夫人,有何吩咐?”

  “你带上二十名家兵尾随两位公子身后保护,一有变故不用回禀,先保护二位公子与蔡公父女的安全!”

  “诺!夫人放心,览醒悟得!”

  高览说完立即跃上候在那的马匹,随后打了一声呼哨,立即从高府侧门窜出来两队塑身短打、赤手空拳的家兵,尾随其小跑而去。

  时值仲夏,虽然已经过了晌午,可是陈留城依旧被炙烤得犹如一座大熔炉一般。

  高干终于体会到了骑马显摆不是件吃福享乐的事,耐不住炎热的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白马拴在了马车的后身,与高朗坐在了一起,高朗执缰,他则挥鞭,这才感觉清凉了不少。

  陈留,春秋时为留邑,先属郑国,后被陈国所得,故有其名。战国时陈留属魏地,秦灭魏后设置陈留县。汉承秦制,仍置陈留县。陈留地理位置的重要,在秦末业已显现。汉高祖刘邦起兵伐秦时,他的谋士郦食其就说,"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八达之郊也。"在楚汉相争之际,陈留更被视为战略要地,双方在此曾反复争夺。

  经过了久远的洗涤,如今的陈留城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景象,高朗平日里出门较少,今日驾车缓来,兴之所至,只见街道之上,车马辚辚,人头攒动,行人个个器宇轩昂。酒庄茶肆,秦楼楚馆,鳞次栉比,彩招帘栊高挂,处处熠熠生辉。

  此时气温稍有凉意,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可行人众多已经超出了街道所能容纳的上限,这不,还没走多远,高朗就发现前面已经堵得水泄不通,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真晦气,早知道咱们步行来得了!”高干好不容易得了出来的机会,这会不禁发起了窝火。

  “二位哥哥,前面怎么了?”

  蔡琰觉察出了马车停滞不前,也掀开布帘探头询问道。

  高朗道:“三妹勿忧,前面看来是堵上了,咱们耐心等会吧!”

  刚巧就在此时,高朗马车附近的一座楼阁之中传出一曲悠扬的琴声,蔡琰闻之,请求道:“二位哥哥,不如咱们暂与此处茶肆歇脚,不知可否?”

  高朗一看,只见那楼阁依水而建,楼高三层,红砖绿瓦,飞檐翘角,前后三进的配楼,如星拌月一般,真是处极其奢华雅致的去处。

  “高山流水觅知音,三妹既有如此雅兴,我等自当应允!”

  高朗知道蔡琰乃是被这琴声所吸引,于是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谢谢朗哥哥!”蔡琰闻言不禁大喜。

  “哟哟,就知道谢你朗哥哥,没我的份啊!”高干佯装吃醋道。

  蔡琰面色一红,低语了句“谢谢大哥”,便羞答答的钻进了车厢里。

  高干一听来了劲,不忿嚷道:“唉,我这暴脾气,怎么到我这就成‘大哥’而不是‘干哥哥’呢,二弟,你说,到底怎么回事?”

  高朗此时刚好将马车赶至那茶肆之前,只见他当先下车将马缰丢给了前来接应的茶肆小二,然后说道:“嘴在三妹那,我哪里管得着。你到底下不下来?”

  “怎么不下来,我不来了嘛。不过咱今天可说好喽,你请客!”

  “凭什么,长幼有序,你不知道?”高朗大觉不公平的道。

  “……我没钱!”

  高朗知道高干的月银都被他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了,他要是有钱那就奇了怪了。也许是前世乞讨为生所带来的习惯,高朗对钱财这块看的很紧,平时不该花销的坚决不花,该花销的,那也得省了又省。

  “诸位贵客楼上请!”

  茶肆小二见高干等人的着装打扮就知道他们非富即贵,怎么可能会没钱,没钱敢来这“沁茗阁”吗。

  “沁茗阁”就如同一座璀璨的明珠坐落在这陈留城中,到这里来品茗消遣的不是士大夫便是当地豪杰,这里的一顿茶钱可以供穷苦人家吃一年的了。

  高朗只知道这里排场够大,如果只是他们兄弟俩来玩耍,那肯定不会来这里。他选择来这里的理由最大程度的还是取决于蔡邕他们父女俩。

  高干此时已经随着小二的接引上了楼,高朗也从车厢里接出了蔡邕父女,他们三人刚想上楼,可巧此时从巷道中跑出来一群人来。

  高朗一看,原来是几个垂髫小童围着一个衣衫蓝缕的愁苦中年儒生嬉闹玩耍。孩童们被风吹的通红的小脸就像此时正挂在西边天际的斜阳,红润可爱;而那蓝缕儒生却满脸沧桑、面目凄苦,一身单薄的灰衫也不知多久没洗了,两袖和前襟上挂满油迹。刚才他已将手中的糖果全都分给了众孩童,但孩童们还嫌不足,仍是围着吵闹不休。也许是童儿们的天真烂漫,激起了儒生心底的童心,一张本来灰黑色的脸上泛起淡淡的微笑,眼里也充满了慈爱之色。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分到糖果的小童拍着手,跳着步,唱着这样的儿歌知足而去。

  “唱得好,唱得妙,给你,给你们,都给你们!”那儒生口中喃喃自语,随后将自身携带的糖果突然抛向高空大声嚷道。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高朗仔细的品味着这两句歌词,他心底大约猜到了一些,估计这儒生定是仕途无望,以致于疯疯癫癫。不过他也并不全是疯言疯语,他说出的其实就是这东汉末年仕途一路存在的弊端。

  就比如“举孝廉”,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实授官职。设立这一科目的原因是执政者认为具有“孝”、“廉”此两种品性的人才能做好官,不过“孝廉”很多是用钱买的,所以真正“孝廉”的人并不多,基本上都是被各地乡绅大户或者是豪门望族给内定了,平头老百姓,哼哼,想也别想了。

  “唉!”

  高朗只听蔡邕一声长叹,看来他也看出了这其间的来龙去脉。

  不过这世间像如此这般的人还有太多太多,连皇帝老儿都管不了了,谁还能管呢。高朗真庆幸自己是投胎到了这么殷实的家境里,不然他是否要重操旧业,恐怕还得两说。xh118


  (https://www.bxwxbar.com/book/24056/831268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