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支教札记 > 第114章 微微一笑

第114章 微微一笑


  “你看,巧不?”

  班主任抿着嘴唇,依然直直地看着练球的大刘小刘:“我们是专为支教来的,你又正好应接了网站约稿。我想,你干脆就写写我们自己吧,发生在你眼前的事情,鲜活生动,真实新颖,提炼修改,加上你的优美文笔,艺术构思和人物形象,会创造性地顺利完成约稿,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事情!”

  苏丹高兴的点点头。

  “正这样想着呢,谢谢何老师鼓励,试试!”“就该有这股勇气,”班主任挺挺胸膛,一摔双手:“看他俩打得多潇洒,走,过去试试。”三女生就雄纠纠,气昂昂的跑了过去……想到这里,苏丹又想起了当时那大刘小刘的惊喜样,在何老师有意的煸动和提醒下,俩个刘终于第一次分别和自己心爱的姑娘,高高兴兴的以“教练”名义超近距离玩儿起来。

  想想小刘那笨手笨脚,不时撞在自己身上的模样,苏丹就想笑。

  就感到有一股汹涌的潮水,在自己身体涌过,她从心里感谢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叩叩!“莫敲,起来了。”苏丹掀开毡子跳下床开门,同样一杯温热的牛奶递在她面前。“谢谢!”苏丹接过就喝,吱……“哎我说苏丹,你何德何能哦?”

  燕子边吮吸着自己杯里的牛奶,边真真假假的埋怨。

  “用得着我朱燕子像将就大小姐一样?我的大恩大德,你可要记在脚板心上,世世代代别忘记了哦。”苏丹可没心思和她开玩笑,因为,今天是周一很重要。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全国小学校周一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想想,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是伴随着自己小学中学和大学一路走来。

  每个周一早上,自己就和同学们衣着整洁,精神饱满的集合在大操场上。

  大家庄严的目送鲜红的国旗,伴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上升,心里总是激情澎湃,斗志昂扬,这么多年来,从没忘记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中学和大学升旗仪式中发生的事情。间隔多年的二次升旗仪式,都曾出现过同一个问题:本应扣合着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提升到了最高端的国旗,却忽然落了后。

  音乐完了,旗帜离顶端还有几米远。

  更倒霉的是,几千双眼睛前,众目睽睽之下,站得笔直的升旗手,校卫队员和老师,忙乱成一团,那而系着旗帜的绳子,却怎么也拉不动了……所以,昨晚临睡之前,师生们还特地跑到操场上,合着国歌的节奏,多次升旗演练。

  饶是如此,作为红领巾监督岗的苏丹,心里仍不敢大意轻松。

  她反复的问燕子:“你通知到嘎英三姐弟没有哇?”按规定,担任半山寨小学少先队中队长的嘎英,是升旗手,而嘎雄嘎娃加上苏丹自己,是护卫队员。选定嘎英三姐弟来负责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鉴于半山寨小学的特殊情况,经过乡县教育(组)委的郑重研究同意的。

  这己经是苏丹第N次这样问燕子了。

  早就不耐烦的燕子,便翻起了白眼皮儿:“亲爱的,我一次回答完,行不?”苏丹摇摇头:“我只能这样不间断的问着,心里才充实。你大概还不知道有《国旗法》吧?”可怜的闺蜜连上吊的心都有了,手挥乏了,眼也瞪酸了,可这神经病依然如此。

  真是的,来不来就热血沸腾,动不动就慷慨解囊,结果,唉!升个国旗至于吗?

  “说,你到底知不知道还有个《国旗法》?”苏丹眼睛在检查自己的装束,嘴中却理直气壮的喝到:“亲,《国旗法》啊!你不是什么专攻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现代文学,攻了大几年快毕业啦,居然连《国旗法》都不知道,你在读的什么书啊?”

  “和你一样,望天书呗!“

  ”嗨,连《国旗法》都不知道,还有理儿啦?““苏老师,朱老师,”是班主任:“准备好没有?”“准备好了!”俩闺蜜顾不上斗嘴,跑了出去。“张花在厨房呢。”何老师乐呵呵的:“小姑娘勤快,不怯生,还和她娘顶嘴,我们快走吧。”

  闺蜜俩把班主任簇拥在中间,愉快地说着走向食堂。

  “何老师,这么早,张花没背她那个小弟弟吧?”“没有!”“何老师,我觉得,晚上我们再去家访,那个白影不会再出现了。”“为什么呢?”“因为,因为,嗯,你懂的。”“嗯,你懂我懂大家都懂?苏老师,你可真会打哑迷哦。”

  厨房里,雾气缭绕,香味扑鼻,张花和崔大娘忙忙碌碌的。

  突见何老师闺蜜俩走进来,她急忙碰碰崔大娘:“娘,老师们来哩。”崔大娘就撩起围腰揩揩双手,迎出来:“何老师,苏老师,朱老师,来哩?外面坐。今早俺们吃豆浆,生煎包子。”苏丹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一句:“崔大娘,你说我们今早吃什么?”

  “豆浆,生煎包子哩。”

  校工大娘笑眯眯的:“外面墙上贴着哩,以后,你们想吃什么,尽管提出来哩。只要俺们做得来的,就做,做不来的,就学。外面去,外面坐,马上就可以开饭哩。”三人到了食堂,果然,靠近厨房的墙上贴着一张A4纸打的仿宋体菜谱。

  一周七天,每天三顿,每顿吃什么,一目了然。下面落名:半山寨小学伙食团。

  三人还没坐下,大刘小刘咚咚咚的进来了,凑上来看看,大刘高兴的说:“嗨,这才有了一点儿学校的味道儿嘛!”“大刘老师在高兴什么哩?”随着话音,陶校长穷主任一前一后也进来了。见师生们围着墙上高兴,也上来看看。“哎,你多会儿打印的哩?”陶校长有点儿懵懵懂懂的:“俺怎么不知道?“

  ”那是,因为你,官僚!“

  教务主任笑呵呵的,捋着自己头发:“你是校长,为了工作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是神仙。可俺们是凡人,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吃饭为工作,道义担双肩,对不对呀?”燕子拍手欢叫道:“对对!太对了,还押韵呢。”大家说说笑笑的坐下,不多不少七个人/

  正好一溜儿坐了一条凳。

  校工母女俩端着豆浆盆和大蒸笼出来了,桌中间,一迭碗筷,一玻璃碗白沙糖,一只乳白色小长勺,优美地插在白沙糖里,像一只路标……在大都市里,豆浆和生煎包子是都市人早餐的最爱。而在都市校园食堂里,豆浆和生煎包子也是苏丹燕子的最爱。

  其实,苏丹和燕子都不是纯粹的大都市人,却不约而同都喜欢上了这两款早餐。

  话说,一日三餐,最重要的就是早餐。吃与不吃?吃得好与吃得不好?对人一天的工作学习,的确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来到半山寨后,闺蜜俩正为这事儿暗地咕噜,咕噜呢,想必,班主任和二个刘在暗地里也差不多。

  没想到,校领导早动着脑筋呢。

  如此会观察之深,体贴如微,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一举解开了大家的心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剩下的,就看大家的了。陶校长喝一大口豆浆,看到苏丹又舀了一大勺白沙糖,倒在自己豆浆杯里,用筷子慢慢撑拌,禁不住作陶醉状:“天哩,这么甜,不吃光看也醉哩。苏老师吃糖真厉害!”

  苏丹端起美美喝一大口,再指指燕子大刘小刘。

  “真厉害是那三个,分列金,银,铜牌呢。”崔大娘说:“要说吃甜,俺张花算一个,她小弟,俺那小儿子也算一个哩。”燕子不信:“这话怎么讲?”“俺张花生下来,不吭不声,医生倒提着在其左右屁股上狠狠二记耳光,哇哇大哭。紧跟着,一天一支葡萄糖输液,人抢救活了,可从此喜欢上了吃糖。她小弟,如今只要一哭闹,喂半颗水果糖就乖乖儿的,包灵哩。张花!”

  “娘!”“把兜里的水果糖,掏给老师们瞅瞅哩。”

  张花就站起来,从上衣兜里掏出了几颗水果糖。严格的说,是一颗正常的水果糖,人为分成了四小粒。想来,那整日背在张花背上的小弟弟一哭闹,当姐姐的就掏出早准备好的水果糖,取出一小粒单手向后一仰,准确地塞进小弟弟的嘴巴。哭闹中的小家伙,就在甜滋滋的味道中安安静静了。

  “张花,来了呵?”

  陶校长仿佛才看到张花似的:“好好干,空了哩,俺己跟你娘说了,”看也看不校工大娘一眼:“就跟着老师们学学,自己听听课。帮厨听课两不误。”校工大娘眨巴着眼睛,大约在想这校长多久跟我说过哩?“你娘己同意哩,张花姑娘,你自己哩?”

  张花也眨巴着眼,大约也在想自己怎么回答哩?

  师生们毫无掩饰的交换着眼色,高兴之情,溢于脸庞。穷主任面无表情,独自低头吃自己的,却可以明显看到,她在洗耳恭听着哩。陶校长说完,何老师紧紧跟上:“朱老师,”燕子不解其意:“何老师,我在。”“帮助张花认字识字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有什么意见吗?”

  燕子明白过来,先喝下一大口豆浆。

  然后,有力的表示:“请校领导和何老师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对张花笑笑:“花呀,以后你说跟朱老师学罗,要听话哦,朱老师厉害的,不听话,当心请家长!当心当众挨骂!当心留下做作业,不准回家。”

  张花点点头,又害怕的看看崔大娘。

  校工大娘右手小心的举着一根牙签,左手掌捂着挑牙缝,目不斜视,专心专意的挑着,仿佛世上一切事情,都与自己无关。其实,大家都明白,校工大娘正在心里痛苦地决断,判断和纠结。陶校长的突然袭击,或许就利用校工大娘的不知所措,造成她默认的即定事实。

  从而打开挽救适龄失学儿童的突破口,举一反三,进一步开展下面的工作。

  “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你们都要参加的。”穷主任看看母女俩,意外的开口到:“参加着装整齐。随着音乐唱歌,站着敬礼,就不单是态度问题,而且还是思想问题,要引起自己的高度关注哩。”母女俩就愉快的一口回答:“好哩,领导放心。”

  “何老师,你们那构想,俺和穷主任都看哩。”

  陶校长瞟瞟何老师,又说到:“”除第一条,俺们都同意试试,你们自己抓紧实施就是了。至于经费,提提,究竟需要多少?弄个可行性报告交上来后,我们再商量商量哩。”苏丹有些不解,除第一条不用?第一条恰恰是最重要的呢。

  想想,在全国大都市或别的城市县城乡镇,小学最讲午休。

  同学们太小,午休不睡好,下午哪来精力上课?既或是硬撑着,也大多不专心听讲,导致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降,这是小学校经常发生的问题之一。可半山寨小学倒好,午休成了集体上网?他们到底上的什么网呀?

  想到这儿,苏丹有些自责,自己本可以了解清楚的,偏偏没弄明白。

  可饶是如此,我仍认为此举应该改变的。满怀希望的给班主任提出,谁知,这个最好最有理的合理化建议,却被校领导否定了?不行,我得再提提。或者,我是不是现在就当面给校领导公开提出来?苏丹看看班主任。

  何老师犹如额头上长着第三只眼睛,看似面对陶校长,却是在对苏丹说话。

  “谢谢!我们马上就着手。可是,第一条,能不能也考虑考虑?”穷主任问:“何老师,你们知道同学们午休是在上什么网哩?”“这呢,我大致注意了一下,基本上都是:携程,途牛,悠哉,麦豆,欣欣等中国旅游网。还有少数人玩游戏。”

  “这就对哩,”教务主任微微一笑:“都是与他们自身利益紧紧相关的民生问题,半山寨的特殊性也正在于此。”

  :。:


  (https://www.bxwxbar.com/book/189526/10291692.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