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九十四章 三国同盟

第九十四章 三国同盟


  ??俄国外交大臣玛尼诺夫一改在初来维也纳时的处处碰壁的颓废之气,成为了维也纳无数舞会沙龙的坐上宾。但是和之前一样,虽然奥地利方面改变了对待俄国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完全不看好俄国,到现在的等待局势进一步的明朗化。但是,当玛尼诺夫提议他所见到的维也纳的贵族大臣,请求他们帮助自己再一次地觐见皇帝陛下利奥波德一世,或是在皇帝陛下面前提议奥地利参战,得到的却是对方模棱两可的敷衍回答。

  奥地利方面正在等待,一直留在维也纳的波兰王国的使者也继续等待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的进一步指示。

  波兰国王的使者并没有在政府中担任具体的职位,波兰王国的职位大都被贵族攥取了。就连波兰国王本人,他的权力也不大。不过,现在的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是波兰历史上最后一位强势国王,对于贵族的掌控力还是较强的。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他可以代表贵族,使者就是波兰国王自己的私人幕僚。因此,他可以代表扬·索别斯基和奥地利及俄国谈判,但是也只能够谈判,没有签署条约的权利。

  而欧洲其他诸国,或是漠不关心,或是静观其变。

  作为俄国的盟友的荷兰,与一直关注这场战争的法国,也是注视着这场决定黑海地区霸权的战争。

  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爆发第二次荷法战争。荷法的冲突和矛盾主要体现在其他领域和战争中。但是因为彼得的俄国的加入,使得荷兰一方的实力尤其是作为短板的陆军大大增强,因此荷兰萌发了发动第二次荷法战争的野心。

  正因为俄国对于荷兰的未来战略的重要性,因此在俄国被土耳其牵制的情况下,荷兰也是尽可能的保持低调。而这也是法国的愿望。

  对于路易十四而言,其实跟现在的荷兰打仗,其实根本没什么好处。打赢了,也只能够获得一定的战争赔款,土地也不能给扩张。假使他吞并了荷兰,那么全欧洲所有的国家都会反对法国的。因为荷兰太富庶了,凭借着上万条船,赚取的金钱是全欧洲的超过半数的GDP。荷兰被任何一个国家吞并,都会瞬间使其的财力大幅度上扬,而这绝对是其他国家难以容忍的。

  这也是荷兰的陆军不过万人,却依旧能够活得好好的原因之一了。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有钱,像彼得的俄国就相当于是它花钱收买的。否则,彼得也不会无偿帮主它。

  正因为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使得荷兰开始安静起来,而法国也乐得如此。欧洲的主要矛盾,荷法之争暂时停止,也因此欧洲开始显得风平浪静起来。

  一波信使踏着快捷的步伐,敲开了维也纳皇宫的大门,一封战况报告送到了刚刚入睡的利奥波德的手里。

  大捷,俄国消灭了五万土耳其人,再加上土军之前攻城战的损失,土军只有二十余万人。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支国都被敌人攻占.士气低落的军队。

  利奥波德立刻从懵懵懂懂的状态中清醒,立刻叫道:“把内阁所有大臣召集起来,我有重大消息宣布。”

  原本这封信应该先送到内阁去的,但是因为事先利奥波德的吩咐,所以这封信首先送达到利奥波德处。

  维也纳的大臣们先后陆续到达,等所有人集合完毕,利奥波德一世公布了这个消息。所有的大臣们顿时嗡嗡地议论起来。

  利奥波德显得意气风发,之前他就说过要加入这场战争,可是这帮家伙不支持自己。现在,这份俄国的捷报顿时把这帮家伙打醒了吧。

  如果在之前战局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奥地利参战,那么战后自然可以得到大量的利益。但是他们没有参战。现在战局明朗,他们再加入进去,那么战后的谈判桌上,就少了很多筹码。依据对于战争的贡献而分配战利品,那么奥地利的理应获得的那份利益自然缩水很多。

  在经过讨论之后,奥地利君臣上下很快达成共识。他们决定参加这场“抗击异教徒弘扬上帝荣光”的正义之战。

  维也纳宫殿派出两拨侍卫,他们各自将居住在城内的俄国外交大臣和波兰王国的使者邀请进来,一同商讨这场战争的细节。

  经过一番长途拉锯,三国达成共识,拟定了一份同盟条约。俄国外交大臣代表沙皇彼得一世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也签署了自己的名字,而波兰国王则要等到扬·索别斯基的到来以后签字。

  俄奥波三国初步达成同盟,消息很快传到土耳其。正在试图收复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苏丹大惊失色,立刻命令驻扎在巴尔干半岛的四万土军就地组织防线。同时命令库巴地区的二十万土军全军撤退,十万人在俄土边境组织防线,转攻为守。另十万人由主帅托克力亲王带领开向伊斯坦布尔,收复伊斯坦布尔后进入巴尔干半岛抵御即将到来的进攻。

  同盟条约的达成以后,波兰国王的使者返回华沙,他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波兰国王。奥地利也开始正式抽调驻扎在各处领地的军队。俄国外交大臣也返回俄国。

  1682年8月28日,波兰国王召集全国贵族,宣布同俄国和奥地利的同盟,各个贵族出兵出钱,组建了三万波兰鹰翼骑兵四万步兵的远征大军,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亲自率领出征。

  奥地利也终于完成了动员和抽调,组建了三个师团的六万大军。

  俄国驻扎在乌克兰的第三师团也在彼得的命令之下,借道乌克兰,率先在华沙与波兰大军完成会师。俄国第三师团和波兰军队进入奥地利。

  1682年8月30日,俄军和波兰军队到达维也纳,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在俄奥波三国同盟条约上正式签字,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至此,沙皇俄国.奥地利.波兰立陶宛王国成为同盟,俄国出兵二万人,奥地利出兵六万人,波兰立陶宛王国出兵七万人,组成高达十五万的联军。

  第二次俄土战争告一段落,库巴地区的土军的撤离宣告土耳其帝国收复失地的军事计划彻底破产。接下来是三国同盟,整个战局分为东西两个战线。东线为小亚细亚半岛,主力是俄国,由彼得统帅。西线为巴尔干半岛,主力是波兰和奥地利,联军由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统帅。

  联军在维也纳顺利会师,他们在波兰国王的率领下将进入巴尔干半岛,由此入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局势,骤然改变......

  ;


  (https://www.bxwxbar.com/book/18682/6871532.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