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四十九章 三十万新军

第四十九章 三十万新军


  ??苏丹听到整整三十万新军的数字,本来因为泳池中美妙的歌舞而愉悦的心情,变得更加的舒畅了。整整三十万的大军,这是耗尽了历代以来苏丹宫廷积累的财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

  苏丹想着,这样他的力量也就足够强大了吧。也许,自己也可以找彼得较量一下了。

  一想到彼得,苏丹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羞辱感。他不是那种除了享乐一无是处的白痴。当然知道在俄土两国人民之间,自己的风评有多差劲。自俄土一战以来,两国君主的表现,都受到了两国人民的极大关注。

  而彼得的特务机构——皇家咨询处,也在暗中推动着舆论。彼得作为一位英明神武,为国为民的君主形象,宣传于世。而作为彼得的对手,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则作为反面教材,成了昏聩愚蠢,吃喝玩乐的昏君。虽说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事实也基本如此。

  苏丹虽然不是一个值得人称道的明君。但是,相信当任何一个人听到自己在外的名声多么的这样的不堪,他都不会感到高兴或者无所谓的。

  苏丹本人也是这样。他就是这样的颇有点自负的人。只要有想到自己成为了彼得的踏脚石,一想到彼得在莫斯科堡享受到的荣耀的凯旋式,他心中的怒气就油然而生。

  他自问没有做出对彼得有伤害的事。彼得出兵的借口是在他与索菲亚争夺俄国的统治权的斗争中,向土耳其遭到拒绝。仅仅就这样一个借口,就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实在是让人感到可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所以,苏丹内心里也是存着这样的对于彼得的怨恨的。令人遗憾的是,苏丹本人并没有身为君主的才略。土耳其作为一个与俄国接壤的富饶的国家,却没有足够保护这份富饶的武力,这本身就是错误。所谓,怀璧其罪。

  听到他的大臣报告说,整整三十万的军队,整戈待旦,苏丹内心就涌现一股豪气张志。这样优秀的军队,作为拥有这样的军队的自己,在土耳其的历史上,也可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吧。

  苏丹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这支军队同俄军的不同。在他想来这支军队花费了他如此多的金钱,即便战斗力比不过俄国,但是想来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从西方乃至从他的敌人俄国,重金购来的武器装备。火炮的比例也是极大,已经等同于俄国的部队了。

  而且苏丹认为,彼得一个小毛孩子训练的军队,都能够这样的强力。那么自己的那些年纪足以称得上彼得的爷爷辈的大臣,他们怎么说也不会比彼得差吧。

  苏丹打心里就不愿意承认彼得的优秀。固执的认为彼得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小孩子,始终比不上自己的。

  土耳其的军队是有别于俄军的。俄军是从零开始,当时是先招募兵源,并且整训成军的。但是,土耳其的军队,是从他的原本的军队改编过来的。

  所以说,现在的俄军,是彼得一手创建的。然而,土军却并不是这样。土耳其的新式军队,是从他原本的旧军队改编过来的。

  因此,这支军队一开始就带有严重的封建残余的气味。原本的土耳其军队,派系林立,山头众多,或强或弱,或大或小的军头把持着。皇帝直属的仅仅是在伊斯坦布尔的十万禁卫军。可即便是禁卫军,长年累月下来,军中也是积弊甚多。

  十万禁卫军,加上二十万守备地方的军队,基本就组成了新军的来源。

  当然,从原本的军队改编过来,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那就是这些人都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改编后的能够尽快的形成战斗力。

  事实上,纵观中外历史,一支军队的成形,最好的办法是重新建立一支军队,而不是将另外一支军队改编。

  比如说清朝末期,绿营八旗的堕落浮华,同时也是为了应对战争需求——太平天国,清政府就支持了曾国藩的湘军,而不是改编绿营八旗。等湘军也开始显出暮气的时候,李鸿章的淮军应运而生。之后就是清政府斥重金打造的袁世凯的北洋军了。

  对于土耳其来说,改编旧体制的军队,是一种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方法。但是,他所带来的问题就是,这支部队也仅仅是更换了武器装备,也学习了彼得发明的一些战法,比如说集中炮火,覆盖打击等等。但是,就本质而言,这支军队和以前的军队并没有什么区别。

  军官还是那些军官,士兵还是那些士兵,基本上就是换汤不换药的。

  这一点,土耳其人难道不知道吗?但是相比于这一点,他们更加恐惧北方的随时可以南下的俄军。这仿佛是一柄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斯之剑,让他们不得不采用这样方法。实在是因为相比于重新建立一支军队的糜费时日,这支方法简单粗暴直接迅速。

  还有一点不能宣之于众的原因,就连苏丹本人也没有想到,那就是一支新军队的建立,尤其是这种基本已经决定了当作主力的部队,他所享受到的资源及供应,绝对是一等一的。那原来的那些军头,地方部队,甚至禁卫军,都有可能沦落为二线部队。他们能够容忍这样的事发生吗?

  事实上,就是这批人的上下操作,才没有一个大臣敢于在苏丹面前说明重新建立一支军队的重要性,而是不断在他面前陈述改编旧有军队的好处。而苏丹本人有没有想到这一点,就同意了这番计划。

  说到底,没有足够的军事素养的苏丹,被他所信任的大臣们愚弄了。这也说明了,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君主,本身没有足够的知识才能也是不行的。

  利益集团敢于欺瞒苏丹并且成功了,这也无疑透露出这样的事实,昔日庞大辉煌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下坡路。成群成党的利益集团,已经将苏丹包围了,便观朝野,恐怕苏丹陛下已经摆脱不了这些势力盘根错节的官僚了。


  (https://www.bxwxbar.com/book/18682/687148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