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儒神在上 > 第133章 成阳公主与嵩山公!

第133章 成阳公主与嵩山公!


  “多谢嵩山公能够主持公道!”。苏毅向嵩山公作揖道。


  嵩山公捋了捋胡子,笑着道,“子恒你若是真的感谢老夫,那便将你做的咏鹅诗写下来送给老夫,如何?”。


  苏毅这首咏鹅诗刚出,就算入不了圣刊,今日斗诗之事,必然会宣扬出去,到时候入江浙省的省刊,州刊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所以这首诗必然会有文气与圣力加持,作为第一版原稿,也会受到眷顾,得到文气与圣力加持,读书人收集这样的文稿,对自身大有裨益。


  此外,苏毅现在虽然还只是秀才,但苏毅文采飞扬,许多人甚至看好苏毅未来成为大儒,甚至圣人,若以后苏毅真的成为了大儒,甚至圣人,那么苏毅的第一版文稿,价值无法估量,甚至可以成为传家之宝。


  这也是为什么嵩山公想要苏毅第一版文稿的原因,唯独第一版文稿最为珍贵。


  苏毅道,“自然没有问题!”。


  “好,将笔墨纸砚取出!”。


  嵩山公对着身边的随从道。


  鹅池附近就有供人休息的石桌石凳。


  嵩山公的随从将笔墨纸砚摆放在了石桌之上,然后研磨好了墨汁。


  苏毅提笔写下了这首咏鹅诗。


  “好字,没有想到子恒你年纪轻轻,竟然还能写出这样一手好字,正所谓观其字,正其名,子恒必然是坦坦荡荡的人!”。嵩山公赞道。


  “多谢嵩山公抬爱!”。苏毅客气的道。


  嵩山公待墨汁干了之后,心翼翼的将苏毅的墨宝收了起来,他随即道,“子恒此番前来会稽,应该是来凝聚文胆的吧?”。


  “正是如此!”。苏毅回道。


  嵩山公笑着问道,“倒是不知子恒此次府试,成绩如何?”。


  苏毅道,“学生不才,考了余杭府府试榜首!”。


  嵩山公微微一愣,随即道,“一府榜首可不容易考,子恒莫要谦虚,眼看着过段时间就要举行七夕文会了,子恒到时候定要前来,到时老夫为你介绍几位文坛大家与你认识!”。


  许多人都羡慕的看向苏毅,嵩山公在文坛的地位可是极高的,能够被嵩山公用“文坛大家”来形容的人物,必然是大人物。


  看来嵩山公应该十分的欣赏苏毅,否则的话,也不会为苏毅引荐这些文坛大家了。


  认识这些文坛大家,对于养名养望有很多的好处。


  众人岂能不羡慕呢?


  “多谢嵩山公,到时候学生会过去的!”。苏毅道。


  “好!”。


  嵩山公点点头,待随从收拾好所有东西之后。


  便与自己的随从一起离开。


  “时间不早了,咱们也找个地方歇息一下吧!”,张兴国笑着道。


  众茹头。


  苏毅等人也离开了鹅池这里。


  等他们离开鹅池之后,找了一处环境不错的酒楼。


  定下了一个包厢。


  点了一些酒菜。


  酒是女儿红,好喝不上头。


  很快,酒菜上齐。


  大家一边吃菜,喝酒,一边聊。


  张兴国道,“子恒,那个唐遵背后的家族不简单,此人输掉了一块龙血墨锭,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个人不得不防范着!”。


  陈兖道,“不过看嵩山公对子恒的态度,子恒倒也不必过于忧心,嵩山公可不是简单人物,与他结交,那唐家,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苏毅好奇的问道,“这嵩山公到底是什么人?”。


  孙绍道,“嵩山公姓宋,名祁,字嵩山,此人乃是元庆年一甲第二名的榜眼,后来娶了成阳公主”。


  苏毅诧异,元庆年那可是四十多年前了。


  能够高中榜眼,确实是位了不得的人物。


  而这位成阳公主,也不是简单人物。


  四十多年前,大武王朝动荡,多地叛乱,成阳公主曾经代父出征。


  平息战乱。


  由于当时皇帝没有儿子,成阳公主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很突出,甚至有人建议立成阳公主为皇储,以后继承大位。


  其实女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几次。


  不过就算出现过几次,这种事情显然会触及很多人利益,当时便有很多人反对。


  因为这件事情,朝廷当时闹的不可开交。


  后来一位皇妃怀裕


  诞下皇子,这件事情才算平息。


  不过皇子两岁的时候,皇帝病重。


  在皇帝病重之前,成阳公主则是被皇帝下令幽禁在了江浙省的行宫之郑


  或许皇帝也担心他这个很有能力的女儿谋篡皇位。


  所以才将她幽禁起来。


  而作为成阳公主的丈夫,当朝驸马爷,宋祁自然也被一起幽禁了起来。


  直到二十年之后,皇帝逐渐掌握大权,才解除了幽禁令。


  听到孙绍的一番介绍之后,苏毅也微微有些诧异,倒是未曾想到这嵩山公,竟然有这般惊饶来历。


  “朝廷规定,但凡驸马,是不可以在朝廷任职的,也不能在文庙之中任职,因此,嵩山公在迎娶成阳公主之后,其实便断了仕途之念,兴趣爱好也转移在了文坛上面,对诗词文章以及丹青乐曲等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孙绍继续道。


  张兴国道,“他若是没有迎娶公主的话,那么,嵩山公很有可能成为大儒的”。


  陈兖道,“有舍便有得,迎娶公主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最起码一辈子荣华富贵,地位尊崇!”。


  苏毅道,“或许如此,又或许,并非如此,具体情况,谁又能够知晓呢!”。


  张兴国道,“还是谈谈这一次的七夕文会吧,听闻有不少名流参加七夕诗会,连大名鼎鼎的诗仙,也会参加此次的七夕文会!”。


  “诗仙?此人是谁?”。苏毅诧异的问道。


  主要是诗仙二字,古往今来也就只有那位豪迈如仙的男子,当得慈称呼。


  对方却称诗仙,可见这是何等尊崇的一种称呼。


  “此人叫做司徒明,乃是诗中圣手王万山的关门弟子,自便是神童,在诗文方面的造诣极高,他前后应该有十几篇诗文入了圣刊,因此被称为诗仙,而且此人今年在京州参加了县试,府试,而且轻松夺得榜首位置”。张兴国道。


  陈兖道,“据三年前他想要参加科举,但是因为跟着他的老师一起外出,所以便没有参加那次科举,三年之后回归,虽然年纪轻轻,但因为佳作频出,名声大噪!此番诗仙要参加会稽七夕文会,显然是想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宣扬他的名声!”。


  苏毅点零头,道,“他毕竟也只是秀才文位,自然想要借此机会,养名养望!”。


  (https://www.bxwxbar.com/book/178639/9408924.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