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嘉靖元年 > 第三百九十二章当官(一)

第三百九十二章当官(一)


  以前城门那么厚,那么大,上面的人什么方法都有,可如今这些个倭寇在大船上吗?

  可能是吃了一点,人生地不熟的亏,连个武器都找不到,只能拼命的把他们往水里推,而即便是被推进的士兵们掉到水里,也不像从城墙上掉下去,会被摔死掉到水里,有水相托,他们有回来再爬,这简直就跟小孩过家家的一样。

  倭寇们当然也发现了这件事情。是手中,没有趁手的武器,到哪儿也找不到,偌大的船舱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放着,也是奇了怪了。

  甚至怀疑,这根本就是王铮给他们设下的另一个圈套。为的就是给他们手下的这些个士兵们练手,为的就是让他们成为靶子,发挥最后一次的余热。

  诚然,想的确实是对的,王铮是这个打算,可是要说他没有准备武器,那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怎么可能没有准备,武器火药弹药的填充就明晃晃的放在那里,但凡是不瞎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直接填到炮筒里面。

  该转向的转向该点火的点火。如若是浪人们,或者是这些个倭寇们,真的会的话。几炮就能把对面的船只,把夹击他的两艘船只,全都轰成碎渣渣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他们跳过这些火药,甚至觉得十分的碍事,不知道哪儿来的又黑又大的土丸子。

  一脚一脚地都踢开,然后四处的寻找着趁手的武器。除了渔网,也没有发现别地什么好用的。

  诚然,水军们,那些个王铮组建的水军们,通常身上都是自带刀具的,这些个管制刀具是不会放在船上的,船上只有一摞又一摞的火药,一摞又一摞的大炮,等着被填充,等着消灭眼前的敌人。

  可是眼前的敌人,这般的绝世兵器在手却不会用。这能怪得了谁呢。真的是一点儿也没少给他们,因为也不知道他们会跳上哪艘船,所以每艘船的配置,一丁点儿都没有动。

  王铮甚至根本就不心疼,他宁愿拿三艘船给这些水军们一个交代,现在输了的话,现在放跑了的话都不要紧,总比等到倭寇们跟浪人们在组建起了正而八经的军队,打过来的话要好上许多。

  所以训练的时候不应该怕失败。甚至在,最新开始训练的时候,王铮就让他们组队相互的对抗,找出对方的弱点,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相互的费尽心机,以图求胜,如今不应该正是用在点子上吗?所以啊,那些掉进海里的人在爬了出来,一遍一遍地循环往复地被推来爬去,就如同小孩儿过家家一般。

  甚至连站在城楼之上的王铮,都看不下去了。哪怕是他们找不到武器,撇着嘴对靳望说道,

  “手中不是还有称手的渔网吗?这一渔网抡下去,也能下去好几个吧,常年生活在海边,难道不知道其实鱼网是最好用的吗”?

  彼时却见靳望扯着嘴的笑道,

  “你当所有人都像王大人这般智计百出吗。这个时候能想到把人推下去已经不错了,你还要什么海参,鲍鱼”。

  诚然,倭寇们也觉得自己确实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推下去的人又死不了,甚至长了手脚不停的往上爬,而且他们一个一次性的也只能推一个两个,这从海中游过来的人那么多,他们才百十号人,对面有万八千人,这是怎么可以匹敌的。

  所以,不少的水军们就一程爬上了这艘巨轮。很快的就将倭寇们包的饺子。

  被包饺子的人,终于开始,心中惶惶。拼命抵抗的也有最先开始,因为还多多少少的那些个在队友们眼中,在众人眼中要坚持自己的底线。

  走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呀,一个一个还捍卫着传说中的武士道精神,死不认输,拼命的抵抗。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抵抗来抵抗去,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山呼海啸,一般的人群。湿哒哒的爬上了船。手中甚至都没有带刀。

  水军们觉得自己手中的绣春刀,朝廷的发给他们的绣春刀,经过海水这样浸泡之后会生锈,甚至是为了给朝廷省装备,他们就赤手空拳而来。

  简直是欺人太甚。可是倭寇们被放走的时候,同样也是赤手空拳。双拳难敌四手,再怎么厉害的倭寇最后被逼到了这个境地,也无计可施。

  众人,你一拳,我一脚,生生的将倭寇们打翻在地,有的甚至就此丧了性命。

  这可比一刀结果了性命,要疼痛上许多,要恐怖上许多。所以,在接连着失了几条性命之后,有些倭寇突然间转变了自己的作战方案,或许说根本就决定不要作战,直接地求饶。

  都说大明的百姓心最软。他们学着孔孟教义,满口之乎者也仁义道德,所以还想着,是不是能帮着那些孔孟道义放他们一马。

  呜呼哀哉了半天,倭寇们所说的大明的语言十分的通畅。所以士兵们也能听得懂,但是听得懂,归听得懂。办不办,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就像是小时候爹娘教育你要做的事情,你都能够听得明白,可是做与不做却是另一回事儿。

  而如今,见这些个倭寇们一个个跪地求饶,甚至磕头,甚至痛哭流涕,这些个倭寇前些日子在假扮大明人的时候,也曾混迹在街道之中,跟这些个水军们,有的,也曾相识,有的,也曾互相帮忙。

  大家有时候彼此还能混个脸熟,甚至有的人曾经一起喝过酒,侃过大山,吹过牛。

  可是到了现在,也不是攀旧时的时候了,有些倭寇姿势看不清楚眼前的现实,不停地拍着自己的胸脯。

  “阿三哪,是我呀,是我呀,我给你家盖过房子呀”。

  “大牛呀,是我呀,是我呀。我请你喝过酒哇”。

  这时候想起了阿三,这时候想起了大牛。再也不是挥舞着手中的镰刀,把大明的百姓当作韭菜收割的时候了。

  彼时的阿三跟大牛。“谁跟你喝酒,早知道你是倭寇,谁用你帮忙”

  :。:


  (https://www.bxwxbar.com/book/176500/942425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