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重生后嫡千金更狂野了 > 第293章 风声走漏(二)

第293章 风声走漏(二)


  见有外臣来访,想必是有政务要议,玉昭不便在此多留,恰巧这会儿外面的雪也了些,她便领着云容起身告辞了。


  宋念想着雪路滑,便把自己的步辇借给了她,让乾清宫的人送了她回去。


  等她走后,他才命人将几位大臣请进来。


  想让奇宝给他们赐座,看茶,才想起来他今日因身体不适,一大早就告了假,只能换人。


  “几位爱卿冒雪而来,是为何事?”不止是冒雪,按理今还是休沐,他们应该呆在家里休息才是。


  余光里瞧见张廷手里的拐杖,又道:“张大人腿脚不好,怎也劳动了您亲自来这一趟?”


  张廷见头一个问起自己,也不和他客气:“老臣这腿是老毛病了,不过在国家大事面前,却也不足称道。今日,老臣便与礼部和都察院的诸位向官家讨一句实话。”


  “何事?”


  他的气定神闲显然是刺激到了张廷,怒道:“先帝当年曾与先锦衣卫指挥使冷成德留有一纸诏书,册封冷氏女,也便是而今在家丁忧的冷百户为太子妃,此事为何官家要叫知之者秘而不宣?还有几日便是元旦大朝会,难不成官家是要四夷看着,我大乾皇室没有子息承业便罢,却连个母仪下之人都选不出来么?”


  宋念听他慷慨激昂地完这一席话,眉头俨然紧锁:“朕已再三勒令知道的人三缄其口,诸位又是如何知晓的?”


  “这……”张廷一时语塞,总不能实话实是他们为人臣子的私自内通宫人,从而探听来的消息吧?


  李尚简眼看着他要败下阵来,于是幽幽开口,打算力挽狂澜:“现如今问题并非在于纠结臣等如何知晓此事,而是这件事已经为京城上下人人皆知,传得比比皆是,无论朝臣百姓,几乎都知道了冷氏女将以太子妃之姿入主中宫。事情已经覆水难收,还望官家尽快给个决断。”


  “决断?”


  才让冷溪知道真相就又碰上这种事,宋念很难不生气,“朕还能有甚么决断,既然是先帝遗策,又闹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朕若是弃而不从,那朕岂不就是不孝先帝,不顺民意的昏君了?”


  现在若是不去跟冷溪好好解释,她十有八九要误会是自己命人把这事儿散播出去的。


  她要是跟他闹起来,不把乾清宫拆了才怪。


  宋念光是这么一想就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官家,臣等并非不知官家是想为先帝尽孝,方迟迟不肯宣布后位人选,可如今君父旁无兄弟,下无子嗣,后又无后妃妾室,社稷未稳,民心自然也会跟着动荡不安的。之前逆王作乱,不正是因着以为先帝无嗣才起的歹念么?”曹思建到这里,倒也不失道理,谁想他话锋一转,“若官家并不钟意冷氏女为后,臣以为也可以先选定妃嫔妾室,充盈后宫,方能使前朝后宫,四海百姓心中也能稍稍安定些。”


  不钟意你个大头鬼啊!不就是挤破头也要把你家闺女往朕宫里塞么!


  宋念气得狂磨后槽牙,面上却还是尽量维持着不喜不怒的平静:“诸位的意思朕已经明白了,会好好考虑的。”


  *


  这种话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从他这个新皇帝嘴里听了不下百遍,结果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不见一个准确的答复。


  所以这回,他们仿佛并不是很买他的账。


  逼得他只得:“元旦大朝会之前,朕一定能给诸位答复。”


  罢,他便打算转身离去。


  却被李尚简从后叫住,拱手作揖:“官家,希望官家明白,臣等并不是想要逼迫您按照臣等的心思行事,只是国局如此,官家身后又没有德高望重的长辈帮衬,为了尽快使七州归心,才不得已而为之。”


  他这话一般人听上去是发自肺腑,可是落在宋念的耳朵里,却怎么听,怎么像是在把自己摘干净。


  难不成他当真以为他会相信,以张廷和曹思建的才能胆魄能与宫中人来往?


  于是,宋念也顺势停下了脚步,转身负手看着殿堂里乌压压的一众朝臣:“诸位苦心,朕能领会,同样也是万分感谢,朕何德何能有诸位辅佐在侧。不过有些话朕今日也照明白的,而今朕初登大宝,内贼尚未根除,这才是令国朝根基不稳的最大原因。而朕的出现,对诸位来也是如同降,之前从未相处过,是以诸位定然也会因此诚惶诚恐,想要借机从朕身边的人探知朕的为人喜好。但朕还是那句话,内贼未除,朕身边也不乏贼饶耳目喉舌,所以,不论是出于好意还是别有用心地想要窥探于朕的,朕宁肯错杀一万,也不愿放过一个。”


  敲打至此,他也没有别的话才对这些明明各有各的心思,却还要装出一副忠直之臣的样子的人。


  *


  可离了乾清宫,偌大一个紫薇城,他竟然只剩一个清静处可以去了。


  身后有乖觉的宦官替他拿了斗篷跟来,却又怕他还在生气,只敢远远跟着,没敢上前话。


  他也是有些于心不忍的,却还是强忍着关切,硬起心肠,没有搭理。


  心中却是不住叹气,明明自己并非冷漠无常的人,却要为着忌惮,一再伪装。


  大概在风雪里走了一段时间,眼看着前面就是文华殿了,终听见宋念走在前头,对那宦官道:“将斗篷拿来吧。”


  宦官愣了愣,立时又跑着过去给他递衣裳。


  却因身量不够,他又生得高大,踮起脚来还是碰不到他的肩,没法替他将衣裳披上。


  无奈之下,他只能弯下腰来,自己将斗篷穿好。


  然而瞅见这孩子一副懊恼欲泣的模样,实在没忍住,笑着多问了句:“你叫甚么名字,从前在乾清宫朕没见过你。”


  他怯生生答:“回,回官家,奴才锦荣,是新从奉先殿调来的,所以官家没见过。”


  “锦荣,锦绣繁荣,倒是个好名字,朕记住你了。等会儿随朕在文渊阁暖暖身子,便去找人分别去把司礼监掌印奇宝,还有锦衣卫百户冷溪,给朕请到这里来吧。”


  (https://www.bxwxbar.com/book/175438/544132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