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丰碑杨门 > 第0921章 丢枪了!

第0921章 丢枪了!


  “舅舅,你是不是一直关注着辽国战场?怎么样,我燕国厉不厉害,你怕不怕?”


  “噗~”


  折御卿刚抿了一口茶,看到信上这句话,一口气全喷了出来。


  “这这这……”


  他捏着信,一脸难以置信。


  折御勋半躺在龙椅上,哼哼道:“你外甥狂妄吧?”


  折御卿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嘟囔了一句。


  “也是你外甥……”


  折御勋嘴角抽搐了一下没有说话,示意折御卿继续看信。


  折御卿继续往下看。


  “舅舅,你们晋国得变强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你可能没听说过。外甥今天就告诉你。晋国虽然得了北方大片领土,可是北方苦寒,想要发展很艰难。


  你不会以为得到一个外云州,就能让晋国变成铁板一块吧?


  先不说我燕国,还有大蜀。


  你们已经横扫了西域三十六国,可是在西域三十六国再往西的地方,还有一个庞大的国家,叫做神圣罗马帝国。


  他们灭你们晋国的话,跟我们燕国灭你们晋国差不多。


  那可是一个实力不输给我燕国的庞大国家。


  别怪外甥没提醒你,要是被他们发现了你们,打到了中原大地上,那外甥就不得不插手一下了。


  毕竟,外甥不太喜欢让异族人出现在这一片土地上。”


  “狂妄不狂妄?”


  折御勋见折御卿看完了信,撇着嘴问。


  折御卿吧嗒着嘴,道:“开头是有一点狂妄,可是后面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咱们这位外甥,素来多智。他既然担心那个什么神圣罗马帝国,那必然不会无的放矢。


  咱们西进的小队兵马,不是被一支神秘的军卒给歼灭了吗?


  我看八成就是这个神圣罗马帝国。”


  折御勋一愣,皱眉道:“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不是没想过。可是……朕已经老了。外甥说神圣罗马帝国,可是一个不输给燕国的强国。


  咱们大晋要远征的话,恐怕会耗费许多人力物力。


  而这个期限,恐怕会很长。


  我怕等不到那个时候。”


  折御卿肃穆道:“外甥那一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话没错。大哥,你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心壮志了。燕国蛰伏五年,再次发兵,只怕所图非小。


  蜀国的兵马已经到了孔雀王朝。


  唯有我晋国,在拿下了外云州以后,止步不前。


  虽然你我有可能都看不到大晋战胜神圣罗马帝国的时候。


  但是,我们也必须把这个头牵起来。”


  折御卿顿了顿,沉声道:“最近朝堂内外人心浮动,你没发现吗?自从咱们停止了攻伐脚步以后,百官们就把目标放在了我那几个侄子身上。


  你身体堪忧,他们就开始分别押注了。


  一个个都期望成为从龙之臣。


  与其让他们兄弟停尸不顾束甲相攻,还不如让他们去外面折腾。


  左右死的是外人,不是他们兄弟就行。


  你也不想看到他们兄弟自相残杀吧?”


  折御勋有些被折御卿说动了,他沉吟道:“那皇位传给谁,左右得留一个在我身边吧?”


  折御卿苦笑道:“你要是不想他兄弟反目,留下谁在身边都不合适。还不如全派出去。咱们既然立了国,总得有些牺牲。儿孙满堂的事情还是不要想了。”


  “那我要是突然死了,没立下储君,他们兄弟要是打一个你死我活怎么办?还有……”


  后半句话折御勋没有说出口,而是看向了折御卿。


  折御卿先是一愣,旋即明白了折御勋看向他的意思,苦笑道:“哥,我可没有效法赵光义的意思。”


  折御勋叹息道:“我没有这个意思,你别多想。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把皇位传给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你在皇位上,他们不敢乱来。”


  折御卿赶忙摇头,“皇位我可不要,能眼看着咱们折家成为皇族,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那皇位……”


  “我倒是有一个主意。”


  “哦?”


  折御勋狐疑的看向折御卿。


  折御卿笑道:“皇位的归属,你怎么决定,都有可能会出岔子。你还不如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甩出去。”


  “怎么甩?”


  “甩到燕国手里。”


  折御勋闻言,当即吹胡子瞪眼的大叫,“那不行,那岂不是便宜了杨延嗣那个臭小子。”


  “嘿嘿嘿……”


  折御卿贼兮兮一笑,“我说甩给燕国,可没说甩到咱们外甥手里。”


  折御勋一愣,沉默了良久,忽然抬头,“你是说长姐?”


  “对啊!”


  折御卿笑道:“你打算把皇位传给谁,只需要写一道诏书,存放在长姐手里即可。一旦你我一死,由长姐出面,他们兄弟自然得听。如果他们不听长姐的,为了顾及长姐的面子,咱那个狐狸外甥,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到那个时候,他们兄弟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趴着。”


  折御勋皱眉道:“你也知道咱那个外甥是个狐狸,他要是李代桃僵……”


  折御卿低声提醒道:“你忘了娘留下的那一块玉牌了?咱们托付的事情,外甥或许还能算计一下。可是用娘的面子托付的事情,外甥就算本事再大,也不可能让长姐松口。”


  折御勋脸色阴晴不定,低声道:“我再想想……”


  皇位归属,可是一件大事。


  交到别人手里,折御勋仍旧有些不放心。


  折御卿倒是无所谓,他只是为了向自己的兄长表明自己对皇位没有图谋之心,才这么做的。


  相比于折家。


  曹家在得知了燕国的实力以后,就不怎么乐观了。


  蜀国。


  川都。


  曹彬脸色阴沉的坐在龙椅上。


  在他坐下,曹家子嗣们大眼瞪着小眼。


  “嘭!”


  曹彬一拍桌子,低吼道:“真是可恶,这小子吃定朕一辈子了。”


  从曹家夺下大理,一直到今日。


  曹彬从未停止过反抗,却屡屡被杨七所镇压。


  曹家跟折家不同。


  折家曾经久居边塞,并没有经历过汴京城里那些阴谋诡计的毒害,所以思想比较简单,更容易感情用事。


  然而曹家久居汴京城,早已见惯了那些个阴谋诡计的肮脏事。


  所以在任何时候,曹彬都会用一种最坏的目光去看问题。


  虽然杨七是他女婿,可是他总有一种杨七在养猪的感觉。


  似乎不论是大晋还是大蜀,都是杨七养的猪。


  杨七这个养猪人,就在一边慢慢等着,等着猪肥了,好杀猪吃肉。


  所以曹家一日没压过杨家,曹彬心里就一日不会放过这个想法。


  在曹彬眼里,如今的曹家已经很强的了。


  远比当初的赵家还要强。


  毕竟赵家的江山是抢的。


  而他们曹家的江山,是实打实的一刀一剑拼出来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曹彬才有了能跟杨七分庭抗争的心思。


  可是他这种心思还没有起多久,就被杨七再一次的强力抹杀。


  作为一个兵法大家,他对燕国伐辽的战事,有着清楚的认识。


  以蜀国如今的实力,伐一个残破的辽国,需要一个多月。


  可杨七却用了十日。


  三倍的时间差,所体现出来的实力差,却远远超过的三倍。


  因为战争,不仅仅是从兵力、装备两方面的强势就能言胜的。


  很多时候,真正决定战争成败的是国力。


  仗打的越迅速,对国力的考验就越大。


  在战线拉扯急速变长的情况下,辎重运输就是最大的难题。


  能否及时将辎重运送到将士们手里,就是对国力最大的考验。


  很明显,在这一点上,蜀国不如燕国许多。


  这也侧面的证明了燕国国力要比蜀国强盛。


  大家都是兵法大家,也各自拥有两个大国,一旦开战,拼的就是国力。


  蜀国拼不过啊!


  眼看着曹彬面色阴沉的坐在龙椅上,曹家子嗣一句话也不敢说。


  曹彬在曹家子嗣身上巡视了一圈,没有找到曹玮的身影就闭上了眼。


  “曹玮呢?”


  “回陛下,您忘了,王爷人在孔雀王朝征战。”


  曹彬一愣,睁开眼,低声道:“朕有些被气糊涂了。你速速派人前去孔雀王朝,传朕的旨意。大蜀在孔雀王朝一应缴获,依照商定好的份额交给燕国,别闹什么幺蛾子。”


  “奴婢遵旨。”


  待到宦官走后,曹彬看着曹家子嗣,狠声道:“回去好好教一教你们的儿子读书。曹家但凡能出一个能跟杨延嗣对抗的人,朕就不用如此烦恼了。”


  曹家子嗣面面相觑,齐声道:“喏……”


  “哎~”


  曹彬一声长叹。


  他的声音里包含了许多的无奈。


  在蜀国国力比不上燕国的时候,他还得继续装孙子啊!


  在女婿面前装孙子,朕心里不痛快啊!


  曹彬心里不痛快。


  杨七心里也不痛快。


  对于大蜀、大晋两国在看到了燕国国力以后会有什么反应,杨七没时间关注。


  他只是去信一封,挑拨了折家去征讨神圣罗马帝国以后,就将此事抛掷脑后。


  只要曹折两家,不停下他们征战的脚步。


  三国之间如今的关系就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杨七现在很不痛快,为何不痛快呢?


  因为驻扎在鸭绿江边上的军营里,发生了一件惊天的大事。


  丢枪了!


  燕国独有的火枪,燕国明令禁止,就算是碎成渣渣也要上缴的火枪,丢了。


  而且一口气丢了两把。


  皆是最新式的火枪。


  这可是惊天的大事。


  万一被人从丢了的火枪里摸索出燕国的制枪工艺,那燕国的霸主地位,岂不是要让贤了。


  查!


  必须严查!


  经过了监察司、军机阁等多个衙门严查,最后查出,是有两个叛卒,熬不住苦战,带着火枪逃往了高丽。


  盛怒的杨七,当即以宗主国皇帝名义,遣使者前往高丽,命令他们交出叛卒。


  高丽国慌了。


  他们派遣兵马,四处寻找叛卒,最终也没找到叛卒的影子。


  于是乎,杨七要求,让燕国兵马进入高丽搜查。


  高丽拒不答应。


  恐慌之下。


  高丽自己找了两个人顶罪,还弄出了两支是是而非的火枪,交给了燕国。


  “你们这是糊弄朕!朕一定要让你们见识一下宗主国的怒火。”


  恼怒的杨七,一道圣旨传到了杨三手里,要给高丽一个教训。


  高丽虽然表现的很怂,可是高丽不怕。


  因为他们有天堑阻碍。


  燕国别想那么容易的教训高丽。


  当年,隋炀帝杨广想要教训高丽,败了,数十万将士葬身高丽。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也想教训高丽,也败了。


  那耸立在高丽边陲的一座又一座庞大的京官,就是高丽人最大的底气。


  你们燕国强又如何?


  你们还能比盛唐强?


  盛唐都败了,你们燕国咋呼啥。


  鸭绿江边。


  杨三一身裘皮紧裹着,遥遥望着江对岸的高丽,询问身边被他特地请来当参赞的殇倾子。


  “七弟说,高丽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你怎么看?”


  殇倾子沉默了片刻,嘴里吐出了一口白气,淡淡道:“没啥看法,咱们燕国又没养过高丽,他们是不是白眼狼,我还真不知道。


  不过先贤的作法可以借鉴一下。”


  “哦?那位先贤?”


  “始皇帝赵政。”


  杨三一愣,皱眉道:“他对高丽做了什么?”


  殇倾子意外的看向了杨三。


  杨三脸色微微泛红,干咳道:“本王虽然读书,但读的都是兵书,对史书少有涉猎。就算读史书,读的也是王翦、白起列传一类的。”


  殇倾子并没有卖弄他近些年读书多的成绩。


  他只是对杨三不知道始皇帝固智有些意外。


  殇倾子笑道:“当年始皇帝修筑长城,缺少劳力,就请了高丽人的先祖,帮了帮忙。咱们燕国要修筑大道,也有必要请高丽人帮帮忙。”


  杨三一愣,乐了。


  “你这个借口,比本王跟七弟想出来的蹩脚借口要好。”


  殇倾子撇嘴道:“你可别拉上陛下。陛下只是顺嘴提了一句,是你自己硬要用这种蹩脚的借口的。依照陛下的意思,我比你强,打你是应该的,有啥不服的,也得给我憋着。”


  杨三恼羞成怒,恶狠狠瞪了殇倾子一眼。


  殇倾子脸色如常,假装没看到。


  二人在鸭绿江边上站了许久许久。


  杨三突然开口,“几百年了,他们该回家了……”


  “是啊!几百年了,他们该回家了。别人不争气,不能把他们的尸骨夺回了。咱们不能不争气。这一战,必须赢。”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https://www.bxwxbar.com/book/172352/738611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