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辟道立心 > 第八百二十五章:善即是恶

第八百二十五章:善即是恶


  这袁绒衣如此一绕,吴毅也分不清,她究竟是想要和自己一起去,还是只是将那六尘令给自己,让自己一个人去。


  于是乎,吴毅再问了一遍。


  可以感应到,袁绒衣内心陷入巨大的纠结之郑


  如果吴毅要是遇上这样的事情,最多就是告诉对方六尘观的位置,关于自己幼时与神尼的经历,那是一个字也不会,所谓六尘令,更是妄想。


  能够为此而纠结,袁绒衣无愧温柔二字,但是很可惜,这温柔二字,在修界之中,有些时候,并不是褒义词,而是贬义词。


  如果不是如此温柔,她也不会被这个世界伤害地如此深!


  在几乎所有人眼中,温柔是罪!而吴毅更是自修道初,就一直处于谨慎与被迫害妄想症的边缘。遇上袁绒衣这等存在,就如同一捧清水,润泽过心田,一缕清风,抚过发梢。


  吴毅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了。


  即便是认定人性本恶,也不会排斥世间的善良,吴毅便是如此,袁绒衣的举动,使得吴毅不后悔自己之前的决定。


  犹豫了很久,袁绒衣长呼了一口气,道:“反正我现在是孤家寡人,也无去处,便和前辈走上一趟吧!”


  对于她的这个决定,吴毅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世界用针刺我,以刀砍我,我却仍然报之以温柔。


  正常人眼中,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必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你以德报怨,别人却未必会将你的德放在心上,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只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


  清澈的眼神,灿烂的笑容,吴毅险些忘却了她之前还经历过人生之大变!此女也不是积善派门人,为什么要做到这一步,这样对她有什么好处。


  人家积善派之人,日积一善,气运累积,可以白日飞仙,袁绒衣又得到了什么呢?


  或许让她走积善派的路子,会更好一些,吴毅想着深了,一时间愣了神,积善派乃是道门五大流派之一,没有丹鼎派那样,一重重,一道道的境界划分,但观其功德气运即可。其余流派之人,无故也不会对积善派之人出手,否则就是平白为自己惹来厄运因果。


  吴毅以定运星盘观袁绒衣的气运,非常悲哀地发现,她的气运,很微薄,功德也是寥寥,按理,这种好饶气运功德,应该比常人多才是!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她的善良,被冰冷的现实所吞没,没有人领她的情,或许还会认为她是在惺惺作态,没有人承她的恩德,气运功德自然不多。


  世界很真实,无论你承认与否,群众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所以吴毅无论是人身治理炎玄池,还是心魔身治理明月界,都是恩威并施的,甚至于威还要多上一些。


  观音菩萨座下的金鱼跑去危害人间,悟空得知金鱼底细之后,跑去南海请菩萨出面,观音菩萨故意以平凡妆容出现,并收服金鱼。


  百姓欢呼着菩萨仁慈,却不知道菩萨是故意放出金鱼阻止四众西行,菩萨才是他们苦难的根源。


  但是百姓不会知道,他们只会欢呼,并且在下一条金鱼出现后,继续等待菩萨的解救,要菩萨解救,香火钱(税收徭役)是不是要多一些?否则为什么要救你这个草民。


  (观音菩萨与金鱼的故事,在西游记的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有兴趣的可以找回来再看一遍,西游记是当今仙侠的根基,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其中斩妖除魔的精彩,却没有发现背后影射的人事。


  西游记能够成为四大名着之一,绝对不是因为仙魔故事写得好,而是因为背后的影射,否则应该是封神演义进入四大名着之粒


  近代胡适:《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神话;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饶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


  相比较而言,胡适的层次有一些低了,只从文学的角度去看,没有从史学甚至是哲学的角度去看。


  西游记确实有很多的史学漏洞,诸如将明代官僚制度嫁接在唐代,宋代道派嫁接在唐代,还强行扭转唐太宗的死亡时间等,随便,都能够出许多。


  但是请相信,这是四大名着之一,不是三流读物。


  相比较而言,鲁迅的话,就更加客观一些。


  鲁迅是这样的:吴承恩撰写的幽默《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反抗封建统治,绝对不是单单一句皇帝轮流转,明年到我家,能够完的。


  毫不客气的,西游记是我的政治启蒙读物,同样,散人也希望,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能够正视这本名着,从史学,甚至是哲学的角度再看一遍,你的人生会发生改变的。


  因为很多事情,不是封建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的。


  散人写的这本书,很多内容,也是来自于西游记。


  很多人希望散人荐书,获得散人敏锐的洞察能力,你们都是看的,***选集,资本论这样高深的你们也看不进去,西游记应该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好人有好报,恶有恶报,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反抗,也叫做阿Q精神。


  常人默默地承受着,等待着恶龙来救助自己,却不知恶龙才是自己罪恶的根源,屠龙勇士奋起一击,却被恶龙的宝物迷花了眼,身上慢慢长出了鳞片。


  昔日屠龙少年,绝大多数,最后也变成了恶龙。


  还有极少部分屠龙勇士,没有变质,但是他的同伴变质了,他们进而杀害屠龙勇士,并将恶龙的皮披在勇士身上,诬陷勇士的改变。


  (猜猜最后一段的是谁?)


  (https://www.bxwxbar.com/book/165866/8219669.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