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太平公主传奇 > 65.第六十五章

65.第六十五章


  武媚娘采纳了此言。

  张易之见此便请凤阁舍人张说前来做证,不料张说胆小,待到武媚娘召他到殿前亲自验问之时,他便坦诚自己并非亲耳所闻,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此事。

  此案原本便该做罢,偏生张易之不想这般轻易的便将魏元忠给放回去,于是又用其入府拿人一事来状告他行事无章法。魏元忠听言将此案的种种一一道来,连带着建议武媚娘对张易之纵容手下行凶一事做出惩戒。张易之却对此事前因后果推做不知,并在武媚娘面前耍性子,武媚娘见此哪里还舍得将他如何,最后便满足他的要求,将魏元忠贬授端州高要县尉。

  李旦、李显、李令月等人求情无果,只得眼睁睁看着魏元忠被贬端州,见武媚娘竟然在明知事情真相的情况下还将魏元忠给贬了出去,他们顿时对二张的影响力有了进一步的评估。

  魏元忠以前被贬都觉得自己乃是被奸佞小人所害,是他们蒙蔽了圣听,所以才会如此。而这一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事情都已经水落石出,一切是非都摆在眼前,皇上却只是因那男宠讨好便将他给贬官,他心中失望至极、难过至极,一直以来树立在他心目之中刚正的行为准则被砰然击碎。

  高戬在李令月的庇护之下方才就此释放。此事之后太平公主冲冠一怒为男宠之事开始广为流传,薛崇简虽然日前亲耳听到了武媚娘的解释,但却仍旧是不喜李令月与高戬在一起,出了此事之后便是难以忍受。

  眼看二张兴风作浪,李显在与李旦、李令月商议之后联合上表请求封张易之与张昌宗为王。此举乃是明升暗贬,众人都知道武媚娘十分宠信二张,断然是不会随了众意处置了他们的,而他二人这个时候跟在武媚娘身边又着实危险,于是众人方才想出了这个法子,一方面为了讨武媚娘欢心请求为他们封王,另外一方面封王之后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封地,他们两个若能就此离开武媚娘身边,那便是再好不过的了。武媚娘虽然对他们几人与二张关系好转而感到欣慰,但她却不想二张离开自己的身边,于是在思考之下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改封二人为国公。

  张易之和张昌宗哪能看不出他们的计量,顿时对几人之举心生怒气……

  武三思自从再起夺储之心后便开始动脑筋寻求成事之法,眼见二张这般轻易的便处置了魏元忠,又想到他之前和二人关系一向不错,因而再次生出了拉拢的心思。二张明知若是来日李显登基,那他们二人当是在劫难逃,而反倒是武三思登基,两个人可能还能落个好结果,于是便也就投桃报李,在武媚娘的面前将他推为“十八高士”之榜首,并离间李显与武媚娘,暗中游说武媚娘立武三思为太子。

  武三思那边联系上了二张,这边又再次想起了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在武媚娘身边多年,又一直掌握实权,可谓是后宫之中除武媚娘之外的第一人了,如今武媚娘病重,宫中的事情自然都是上官婉儿做主,而武媚娘对她一向倚重,现在能再见到武媚娘最多的人除了二张便是她了。武三思为了拉拢上官婉儿又是对她表忠心,又是不停煽动旧情,便是连发誓的招数都用上了,并且保证只要将来他当了皇帝定然让上官婉儿当皇后,只求她一定要动用自己的力量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帮自己一把,说服武媚娘改立自己为太子。

  上官婉儿这些年来早已经把武三思看透,因而对感情一事便也就不再那么放在心上,但是武三思许诺的皇后之位却着实让她心动,她虽未立刻答应下来却也开始在心中泛起了犹豫。

  不过武三思到底见惯了风雨也甚是明了武媚娘的心思,因而背地里虽然小动作不断,表面上却是和李唐王室众人和和气气,连带着对于二张之事都做出了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

  这日李仙蕙和武延基到东宫看望李显,在得知李显有事在忙后便和李重润一同坐下闲聊。李重润知道近两年来李显努力和武家交好一事,因而他对武延基很是客气。

  此时恰逢李重福的妻子张氏也一同入宫。张氏出身小门小户,而李重福身为庶子又一贯不得宠爱,连带着她一直以来也只能简朴过活,一年到尾也新置不了两套衣服,身上的饰品就更是少的可怜了,这种情况一直到回到了洛阳仍旧没能改善。平日里李重润都将她当成隐形人一般并不放在眼里,但这个时候几人具是一身华服、妆容精致、穿金戴玉,偏生张氏穿的像个落魄户一样出现在几人面前,好似在控诉他们一般,李重润见此就面色不善,当下出言嘲讽。李仙蕙也不是省油的货色,也跟着嘲弄数落张氏。张氏几乎将嘴唇咬出了血方才将这口气忍了下去。

  眼见张氏离开,李重润和武延基二人便讨论起了宫中之事,眼下武家武承嗣已经死了,武三思看似也已经没了夺储的心思,李、武两家倒是空前的和谐了起来,因此谈论政事便也没有了太多的顾忌。眼下朝中除了李、武两家之外最为得势的便是张易之和张昌宗了。武媚娘一力宠幸这二人,便是李显在他们面前都讨不得好,因而李重润自然对此十分恼火,谈及二人之时便忍不住出言嘲弄。

  张氏离开之后方才发现自己头上的金簪不知落在了何处,想来是掉在了路上,但是她着实不想再被李重润等人羞辱,于是便派了手下丫头去寻那簪子,不料丫头回来后带回来的不只是那个簪子,还有李重福与武延基、李仙蕙等人妄论二张之事。

  张氏虽然出身小门小户,但是真的说起来她和张易之、张昌宗二人却也可算是远亲,因而此时听言便骤然想起了这两个如日中天的堂兄来,再想到自己和李重福一直以来受到的屈辱,顿时心念微动。

  张易之和张昌宗原本也都不是善茬,他们得到消息之后立刻便赶到了武媚娘的面前,请武媚娘为他们做主。武媚娘一贯不喜欢别人议论她养面首一事,此时听到李重润和武延基竟然出言不逊顿时恼火。在二张与武媚娘的逼迫下李重润、李仙蕙、武延基三人自尽而亡。

  韦香儿只有这么一个亲生儿子,在儿子被逼死之后她几乎背过了气去,她自然是没胆量也没能力找武媚娘和二张复仇,于是开始追查起到底是谁将此消息走漏了出去。

  李重福是庶长子,是李重润死后最有可能给李显接班之人。这个时候韦香儿早已经在心底笃定定是他害死自己的儿子了,因而在有宫女举证说曾经见到李重福之妻张氏当天曾经出现在李重润和武延基的面前之时,她飞快就想到了张氏和二张之间的关系,顿时心中起火,直接到了李显的面前状告他们。

  李重福自李重润死后便对皇位抱有幻想,而此时面对韦香儿的疯狂他方才反应过来,韦香儿一贯看他们这些庶子不顺眼,而他偏偏又是长子,她自然第一个怀疑的便是他。这哪里是机会,分明是一场祸事!

  李重福再三询问张氏是否参与到此事之中,张氏见此哪里还敢承认。李重福眼见张氏否认此事,又想到张氏一直以来都是谨小慎微与人为善的性子,当下更信了几分,只觉得是韦香儿为了给儿子撒火而诬陷自己,顿时心里头恨急了她。

  韦香儿说话有理有据,而且李重福也的确可疑,为了安抚妻子,李显立刻下令将他贬到了均州。

  这次事件之中李、武两家都有伤亡,因而显得更加的同仇敌忾起来,但实际上武延基乃是武承嗣之子,对于武三思而言自然也没有那么深的感情,所以他虽然表面上如此,背地里仍旧一直和二张有来往。

  随着武媚娘病情加重,她几乎不能上朝平日里都在上阳宫之中修养。武媚娘病后喜欢清静,除了二张服侍之外,只偶尔见见李令月、武三思和上官婉儿,其余之人具是不见。在此期间武媚娘让李显代为处理朝政,此举看似是将全力转移给了李显,实际上李显手中却并无实权,他批阅的奏折都要交到二张的手中呈给武媚娘过目,待到其同意之后才能实行,偏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二张能够接触到武媚娘,其他人都难以知晓经他们批改的奏折到底是他们自己的意思还是武媚娘的意思,众人对此实在是心中难安,李显更是为此而感到憋气。


  (https://www.bxwxbar.com/book/145864/301997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