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太平公主传奇 > 44.第四十四章

44.第四十四章


  李令月带着薛绍搬回太平府一事自然瞒不过武媚娘,武媚娘原本便看不惯薛顗与萧氏,此时越发觉得定是他二人欺负了自家女儿,幸得李令月入宫为薛顗说情方才免除了一场祸患。然而薛顗对此事却毫不领情,越发觉得武媚娘舞权弄势昏庸无道。

  韦香儿自大婚之后便表现的极度贤良淑德,赢得了武媚娘和李治的好感,同时与李显的感情也越加浓厚,婚后不久韦香儿便有了身孕,韦氏家族因此水涨船高。

  高戬自太平出嫁之后便调离长安,并以军师身份参加云州之战。

  开耀二年,韦香儿为李显诞下长子李重润,李治欣喜至极,当下便将方才出生不久的李重润立为皇太孙,并为此将国号改为永淳。

  近年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武媚娘便想再次封禅中岳,然而李治自明崇俨去世之后头痛得越来越厉害,虽然有太医秦鸣鹤放血疗伤李治的病情仍旧一日日恶化,武媚娘见此只得作罢。

  薛绍与李令月成婚至此已有两年,薛绍当真按照当初承诺之言只陪伴在她的身侧等她接受自己。薛顗对李令月不满,几次想给薛绍纳妾都被薛绍拦了下来,两年下来他便是一房妾室也不曾有过。薛绍如此深情,李令月若说完全不为所动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两年下来当初和高戬的点点滴滴在李令月的脑中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她的眼中也逐渐有了薛绍的身影。

  永淳二年,李治病情再次加重。

  李令月知晓后便时常入宫陪伴,于此同时李旦与徐婕妤也时常服侍在侧,武媚娘和李显则因忙于政务鲜少露面,韦香儿因诞下麟儿不久,一方面身体还需休养,另一方面也是无心侍疾,也只来过几次。

  李治病中时常想到明崇俨,想念他当初的治病手段。李令月在与李贤的通信之中了解到他在巴州生活艰难,原本想要为他在李治面前求情,见此只得暂时作罢。

  李治后不久病情继续加重导致目不能视,为求纾解病情,尊医嘱到洛阳贞观殿避疾。李令月听闻此事之后心头大惊,与薛绍连夜赶往洛阳,李旦亦是匆忙赶往。李治感念儿女孝顺,为李令月和李旦分别在洛阳赐下府宅,方便他们入宫照看。

  李治自目不能视后脾气越发暴躁,时常发怒,身边服侍之人因此全都对他避恐不及,深怕一个不小心招来李治怒火,李扇的日子也变得艰难起来。李扇深知李治时日无多,心中便也就起了旁的心思不再用心服侍,只一心想着待到李治死后怎么才能再武媚娘面前继续获得重用。幸得徐婕妤陪伴在李治的身侧,方才避免了许多疏漏之处。

  李治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渐渐的便是连发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李令月陪在李治的身侧时常以泪洗面,薛绍在侧宽慰,更花费心思为李治寻来百年灵药希望能够缓解他的病情,然而却于事无补。得知李治病情严重至此武媚娘与李显终是放下朝中诸事,一同到达贞观殿陪伴李治。

  这日午后,李治从梦中惊醒,大口的喘着粗气,武媚娘原本正坐在李治床前看奏折,见此匆忙问道:“皇上这是怎么了?”

  李治听到武媚娘的声音方才放松了些许,他将手伸向武媚娘的方向,武媚娘见此将李治的手握住。

  “朕方才梦到朕死后太子登基,然而他登基之后却无人扶持,朝中大臣具不肯听命与他……朕本想着待到他监国日久,朝中大臣皆听命与他的时候再将皇位传于他,可是眼下朕只怕是时日无多了,朕心里难安啊!若是日后我大唐的江山出了什么差池,朕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武媚娘听言道:“皇上之病定能治愈,怎会时日无多?”

  李治知道武媚娘这是安慰之言,于是只是苦笑了一声。

  武媚娘目光流转,片刻后问道:“太子乃是你我亲子,纵然皇上不在了,臣妾也会照看他不会让他出差池的。”

  李治松了口气,半晌道:“对,还有你,这些年来你代我管理江山委实辛苦,但太子尚且稚嫩,日后媚娘还要再辛苦些时日了。”

  “这是臣妾应当做的,怎会觉得辛苦?”

  李治精神不济,醒了不多时便又睡下了,武媚娘起身,徐婕妤在外间已经侯了许久,此时见武媚娘出来便屈身行礼。

  武媚娘看着徐婕妤问道:“你这个时候这般殷勤做什么?”

  徐婕妤恭敬跪下,“臣妾只是想陪皇上最后一程。”

  武媚娘嗤笑,似是并不相信徐婕妤所言,转身离开。

  徐婕妤起身进到屋内,目光柔和的看着榻上躺着的李治。她图什么?不过是让自己安心罢了。她爱了他一生,他却从未将她放在心上,如今她陪他走过这最后一程便算是对自己有了个交代。她这一生爱的苦,求而不得,只愿来生他们相遇的能够早些再早些,早到他心无旁人之时,这样他是否便能将自己装在心中了?

  永淳二年十二月李治重病不治驾崩于贞观殿,徐婕妤殉情于李治榻前。李治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由天后决定。

  李令月不能相信一贯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父皇便就这般离世了,她心中哀痛,大丧后便卧病不起,薛绍向朝中告假陪在其身侧,不断的开解劝慰于她。李令月因心中难过吃不下东西,薛绍便也陪她挨饿,而后为了哄得李令月进食,更是不顾君子远庖厨之言亲自为她下厨做羹。李令月在薛绍的陪伴和精心照料之下终于渐渐从悲伤之中走出。

  李治驾崩之后武媚娘时常被噩梦环绕,因而下令舍弃长安,永久迁都至洛阳。李显不日即位,改国号为嗣圣,尊武则天为皇太后,军国大事由二人共同执掌,此后将李治安葬于乾陵,徐婕妤陪葬在侧。

  李扇本以为自己多年来兢兢业业为皇后传递了不少消息,待到皇上死后皇后定会重用于他,却不想武媚娘似是完全忘记了有他这么个人一般。李扇不甘如此,几次想要觐见武媚娘都被侍卫挡在了殿外,至此他方才明白什么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想当年他在李治身边服侍之时何人敢给他脸色看?李扇心中且悲且怒,便在殿外大声喧嚣,终于使得侍卫放他进入。

  李扇原本以为这下终于能见到皇后了,自己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也当有了着落,却不想等待他的却只有一杯毒酒。李扇奋力挣扎,却还是被人将毒酒灌入。临死前的最后一刻李扇终于想明白了,他就是皇后养在皇上身边一条打探消息的狗,如今皇帝没了,他自然也就到了被卸磨杀驴的时候了……两行泪水自李扇脸庞滑落,这一刻他说不清自己到底是悲还是悔。

  李显即位之后武媚娘不愿放权,军政大事仍旧由她一手把持,李显虽贵为皇帝朝中臣子却全看太后旨意行事,不由使得李显心中不满。

  李显登基为帝后韦香儿自然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后,然而眼下情况却和她想象之中完全不同,武媚娘身为太后说一不二,她这个皇后在后宫之中根本无足轻重,而她日前不过想为家中两个妹妹在朝中寻个好姻缘便遭到武媚娘斥责,联姻之事自然也就随之泡汤,使得她在众人的面前很没面子。此时韦香儿知晓李显和自己一样看不惯武媚娘便为李显出主意,让他重用韦氏一族组建自己的势力,待到势力壮大之后武媚娘自然不敢再将他随意拿捏。

  李显对韦香儿言听计从,遂开始重用韦氏族人。李显近臣魏元忠听闻此事匆忙反对,李显却半分也未将他所说之言听在耳中,一意孤行下达诏书将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擢升为侍中。朝中官员听闻此事之后自然不满,那韦玄贞当初不过是一个区区七品小官,如今竟然一连擢升数级,短短两年之内升为刺史已经是让人瞠目结舌,如今竟然还要封做侍中,他有何德何能?又有何功绩可表?朝中大臣多的是功劳显赫却多年未被晋封之人,他韦玄贞凭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就凭他是皇后的父亲?

  宰相裴炎率先上书,恳请李显收回成命。李显因李贤之事本就看不上裴炎,此时见裴炎出来阻拦哪里能够忍受,怒道:“我就算把天下给了韦玄贞又有何妨,难道还吝惜一个区区的侍中吗?”

  裴炎未曾料到李显竟然敢当着群臣之面说出这般的话语,他随即就将此事上报给了武媚娘。

  武媚娘一早便反对重用外戚,她原本选择韦香儿便是因为她父亲不过是个区区七品小官,谁能想到韦氏而后竟然会发展至此。而李显亲疏不分,不仅与她夺权还对韦氏言之即从的行为更让武媚娘心生不满,此时听闻裴炎所言直接下令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贬于房州,韦家也因此受到牵连,全部流放广西钦州。李显对此感到不可置信,然而武媚娘有着李治遗诏在朝中说一不二,李显无力反抗,最后只得认命。想到自己从登基到现在不过才做了五十多天的皇帝,李显越发觉得自己就是个笑柄。

  宫中的骤变惊动了李令月,她匆忙赶往宫中想要为哥哥李显求情,却不料待到她赶到之时李显一家已经被押送出了洛阳,李令月只觉得悲哀且无力。

  李显被废黜之后武媚娘便打算让李旦即位,这个时候却有朝臣言及李贤,并表明李贤虽有错处但已经受到了惩戒,并表明如今他虽然已经被贬为庶人,却仍然在巴州很受百姓爱戴。更有人将李贤身为太子所做诸事立书上鉴,称赞其才能。明崇俨之死便是武媚娘心中的一道刺,让她与李贤彻底隔心,此时听闻如此种种更引得武媚娘对其心生忌惮,武媚娘思量片刻便令丘神绩赴巴州前去查探李贤近况。

  自丘神绩前往巴州之后李令月便一直心中忐忑不安,她这段时日以来虽然断断续续的一直和李贤有书信联络,但是李贤的情况究竟如何没有亲眼见过她始终不放心。这日李令月正准备再写一封信给李贤,方才磨墨腕上的玉镯便忽然应声而碎。这玉镯乃是李贤所赠,而后她便一直将其戴在手上,想到这几日心中无端的忐忑,李令月忽然有了不祥的预感。


  (https://www.bxwxbar.com/book/145864/3019955.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