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太平公主传奇 > 22.第二十二章

22.第二十二章


  次日一早李令月便到了李贤住处,她思索了一晚上,这样的东西还是不能由她交给北门学士,这东西明显不可能是她写的,她想冠以太子名义,但不知怎么忽然就想到高戬之前所言母后忌讳太子哥哥一事,再想到太子哥哥生病以来母后便从未踏进过东宫一步,李令月到底将念头打消了。因而一贯稳重、课业优异的李贤便成了李令月的首选。

  李贤对于李令月的到来略感诧异,倒不是他们兄妹关系不好,只是他正经严肃惯了,虽然心中很是喜爱自己的这个小妹妹,但是相处起来却总是不能使气氛轻松愉快,是以李令月单独来找他的时候却是不多。

  李令月没想隐瞒李贤,是以将自己去找高戬的始末全都说给了李贤,而后才将《十二事》交给他。

  李贤耐心的听完了李令月的话而后沉吟道:“高戬此人看事通透,只是却未免有些放肆了,他竟然敢妄论朝政,这样的话若是被旁人听到怕是有十条命也不够死的。不过似他这般聪慧之人想来知晓轻重,他肯将这话说与你听想来是诚心待你。”

  李令月原本听言略微有些羞涩,但是转而想到李贤话中深意不由心中一寒,“母后和太子哥哥……”

  李贤微微笑了笑,“你不必紧张,母后和皇兄虽然有些隔阂但毕竟血浓于水,只等皇兄过了自己内心的这一关便好了。”

  李令月听言松了一口气。

  李贤笑着说道:“我近来也会常到东宫宽慰皇兄,争取让他早日放下心结。”

  李贤说着翻开《十二事》一书看了起来,“司礼丞字迹飘逸洒脱,若是不看内容只看这字我怕是以为其是闲云野鹤之人所书的了。”

  李令月坐在一侧听言想起和高戬相处以来的点点滴滴,可思索了半晌她却也未能做出什么结论,她只觉得自己看不透此人。

  李贤一路看书,面色接连变了数变,对于高戬他所知不多,但他之前有发现母后对这个身负闲职之人似乎十分警惕,眼下他方才知晓一人之才竟然可到如此地步,他几乎瞬间便明白了母后的作为,若他掌权,这样的人若是不能为其所用他也会严密的监视起来,必要时甚至不惜出手将其毁去。

  李贤拿着《十二事》,忽然觉得自己是在拿着烫手的山芋。他倒是不怕母后和父皇忌讳,毕竟他只是皇子手上也并无什么权力,但眼下太子重病,这个时候这样的东西若是从他手上出去,万一引起皇兄猜忌……

  “月儿。”李贤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司礼丞之法可用,你要借我之名也无不可,你将此书交与北门学士之时只当是替我向北门学士请教即可,就说书籍之中若是有什么不足之处请他们代为完善而后上传天听。”

  “由我去说?”李令月迷惑的看向李贤,此事若是由李贤去说怕是会更为妥当,毕竟她年纪尚幼,怕是不能引起北门学士重视。

  “我不出现北门学士便能独揽其功,他们乐得如此。”

  “可是……若是北门学士问皇兄为何不将它自己呈给父皇和母后呢?”李令月问道。

  李贤笑道:“那你便说我不愿惹来猜忌,他们会懂的……”

  雨水沿着勤政殿的房檐聚集成线砸向地面上,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水洼。大殿内,武媚娘眼眸凌厉的看着下面的官员。李弘不能理政,李治又远在洛阳,这些人看着她近日来独揽大权便都一个个都坐不住了。

  侍中张文瓘率先上奏,“臣以为太子徒然重病乃属事出有因,太医也言太子此番重病难愈乃是因为心神不属,臣以为皇后娘娘虽连日忙碌却也该多到东宫之中加以安慰。”

  太子病情越来越严重,他们这些身为太子近臣之人自然最为着急,一连问了几个太医,他们对于李弘的病情也有所了解,在他们眼中李弘的心病是明显因为武后施压。自皇上下旨太子监国并有意提前传位与他之后他们便发现这母子二人的关系不似以往,而太子在前朝做事也多受武后掣肘,眼下武后丢下重病太子不闻不问一连月余不进东宫更是让他们难以忍受。

  听闻此言太子一脉臣子多数复议。

  武媚娘冷眼旁观,果然接下来又有朝臣上奏。

  “臣以为眼下太子重病不能承担监国之重任,当请皇上回朝处理政务以安民心。”

  “臣以为不妥,皇上和太子皆身体不适不宜操劳,六皇子李贤德才兼备,臣以为其可为皇后分忧。” 宰相裴炎出口道,比起软弱无力的太子,过于尖锐的李贤,他其实最为看重八皇子李旦,但就是因为看中他才绝对不会再这种场合提及李旦的名字。 

  “臣复议!”

  “荒唐!如今太子和皇上都在,你们这话是什么意思?臣以为请皇上归宫才是紧要!”

  看着下面吵成一团的官员武媚娘心中越发冷意愈重,朝臣支持李治和太子也就罢了,她倒是不曾想连一贯鲜少卷入朝政的李贤竟然在朝堂之上竟然也有了自己的势力。

  武媚娘缓缓抬起一只手,殿上的争吵声逐渐不闻。

  “请皇上回宫主持朝政。”武媚娘说完便起身离开勤政殿。

  朝臣们对视一眼,随即很快接受了这个旨意,虽然皇上这些年来都将朝政交给皇后处理,但是有皇上坐镇武媚娘总会收敛一二,不论怎样都比现在的情形要好些。

  李令月按照和李贤约定的说辞将《十二事》呈现给北门学士,并请他们代为完善。然而北门学士对于《十二事》出奇重视,时常针对其中的某个问题一讨论便是数日,如此一来编纂速度便是十分缓慢。李令月见此便将北门学士争论内容暗自记下,等到见到高戬之时便一一询问,而后再转答与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见其机敏聪慧,便对她颇有好感,又因为李令月时常将武媚娘的一些喜好和政见悄悄告知他们,使他们在朝堂之上越发得到宠信和重用,因而大多数北门学士都愿意与其交好,李令月对此乐见其成,并趁机将皇后烦恼贺兰敏之一事说给北门学士听。北门学士对视一眼之后纷纷表示愿意想办法为皇后解忧。

  李令月得到了北门学士的承诺之后便时常同几位皇兄一同陪伴李弘,李弘近来越发的消瘦了,但是他好像听进去了几个人的话,精神有所好转。李令月对此欣喜异常,她却是不知李弘不过是不想让他们太过担心,勉强撑起精神罢了。

  李治离宫之前了解过李弘的病情,太医都言李弘的病虽然来势凶猛并无大碍,所以他便也不太担心,却没想到李弘竟然病了这么久不仅未曾痊愈竟然还越发严重了。等到李治亲自到达东宫见到枯瘦而憔悴的李弘的时候更是大吃一惊。

  李弘见到李治勉强起身行礼却被李治拦住了。

  “病的这么厉害就不要在意这些虚礼了,朕离宫前太医就说你病情已经转好,不日便能痊愈,怎么过了这么些日子反倒严重了?”

  李弘感受到父皇的关切和爱护,一时间心头一酸眼眶便红了起来。

  李治一贯最为重视自己的这个嫡长子,是以对他的心事也能猜到七八分,见他不说话便率先说道:“朕知道你这些日子受委屈了,先是贺兰敏之的事情,后来又是你母后。”

  这些日子即使是病痛缠身、备受冷落李弘也不曾落泪,此刻听到父皇温和的话语泪水却毫无预兆的流了下来。

  李治见此叹了一声,他没说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话,他只是抬手擦去儿子脸上的泪水。

  “贺兰敏之的事情是你母后的意思也是朕的意思,你知道贺兰家只剩下他这一个独子,而他妹妹与母亲的死都跟朕脱不开关系,朕愧对于他,而那杨思俭之女虽然可惜但你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太子妃,你便将此事想开些罢。”

  顿了顿,李治又说道:“你母后性子要强,有些时候是强硬了些,不过你也要多谅解她。你也知道,父皇患这头痛病已经患了数年,朝中的事情都是由你母后把持着才能走到如今,她一时放不下手头的权势也能理解,不过朕答应你,只要你这次病好了父皇就将皇位传给你,以后这大唐就是你的天下。”

  李弘呆愣愣的看向父皇,心中五味陈杂。他或许该为父皇母后数年来感情依然亲密而感到喜悦,毕竟这是他在四岁那年就许下的愿望,但是此刻他却只感觉到心中酸酸涩涩难受的厉害。

  李治以为李弘是欢喜呆了,他笑着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赶紧把病养好吧,朕等着看你登基的那一天。”

  李弘看着李治的背影,只觉得心下凄然。他并不为即将得到皇位而感到高兴,他只是不愿辜负父母多年来的期望所以一直在努力做好太子,继而在将来继续努力做好一个皇上,仅此而已。

  不知道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在期盼着自己可以如同李显和李旦一样自由而无拘无束的玩耍嬉戏,但是他不能,因为他是太子所以他必须要端庄持重。他多想像弟弟妹妹一样想笑的时候就笑,想哭的时候就放声大哭,但是他不能,他必须收敛情绪,不能在任何时候让任何人见到他时态的样子。他很多时候也不想一味的忍耐,但是父皇说要作为一个仁德的皇帝就必须隐忍和宽厚……他拿着刀一点一点的将自己割裂,拼凑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最后他的母后却仅仅因为权势便冷落了他,甚至明知自己做法会让他难过的情况下依然厚待贺兰敏之。而他的父皇,一直以来最为疼爱他的父皇虽然宽慰他却也觉得他还不够宽厚,觉得赐予他皇上之位便能让他欣喜若狂。

  权利到底是个什么?每个人都争夺它,利用它,而在他眼里那东西根本就分文不值,他甚至愿意放弃太子的身份,放弃唾手可得的皇帝之位,只换父母能够待他如初。他还记得四岁的那一年母后的怀抱是那么暖,父皇的笑容是那么灿烂,他们就那样坐在马车上一路欢笑的走着……走着……他多希望能回到那个时候,多希望那条路永远都没有尽头。


  (https://www.bxwxbar.com/book/145864/3019933.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