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农女喜嫁 > 第185章 科举

第185章 科举


  

  日头正好。

  童枝儿抬起头,瞧着窗外的翠竹疏桐怔怔的发起呆来。

  这已经是童朵儿出嫁之后的第六天了。

  “娘。”

  听到有脚步声过来,童枝儿转过头,冲着方翠微喊道。

  方翠微笑了笑,面色有些憔悴。

  她这几日睡得也不安稳,大女儿出嫁了,她心头担忧的厉害,每到夜里便是整晚整晚的睡不着。

  “也不知道你大姐和姐夫现在到哪里?”

  方翠微沿着桌子,在童枝儿对面坐下,倒了杯茶之后,叹道。

  “应当是还在去董家的路上吧。娘,你用不着这么担心,姐夫为人如何,这两年咱们不是都看清楚明白了吗?”

  童枝儿安慰她。

  “你姐夫我自然是放心的,我就是担心董家其他的人。”

  童枝儿觉得,必须得让方翠微分散注意力才好,要不然你天天挂心童朵儿,还不得闷出病来。

  当即,童枝儿站起身,拉着方翠微的胳膊,道:“娘,珠儿这两天设计了新的首饰模样,咱们快去看看。”

  “珠儿又设计出新的了?”方翠微很是诧异。

  “嗯”,童枝儿点了点头,“咱们快点去,也给珠儿些意见。”

  说着,她便是拉着方翠微进了童珠儿的屋子。

  童珠儿的屋子不同以前,加了一排架子和一张桌子。

  架子摆满了裸色的木盒子,盒子里放着一件件童珠儿亲手设计的首饰,从簪子到步摇,从手镯到扳指,一样样都是童珠儿的心血。

  她的屋子敞开着大门。

  童枝儿和方翠微过来的时候,童珠儿身子伏在桌上,手上的炭笔在纸上涂涂抹抹。

  她是靠着炭笔开始学习的,后来的练习依靠的也是炭笔,毛笔对她来说。软软滑滑的,怎么都用不好。

  炭笔用着方便,她想画什么线条,就能够画什么线条出来。

  唯一的缺点就是。用过了炭笔之后,手上会不可避免的粘上一层炭渍。

  二姐给她想了一个办法,让爹用细小的竹子做了笔筒,一节竹筒从中间剖成两半,然后将削好的炭笔尾部系上一个牢固的细线,之后将其用剖好的半截竹筒给包着,竹筒尾部用线给系紧。

  等到炭笔的下端用的差不多了,便拉动竹筒外捆绑着炭笔顶端的细线。如此,便能够将炭笔往下降,接着使用。

  童枝儿做的这个类似于现代的自动铅笔。不过。这个“自动铅笔”,得靠拉动外面的细线来完成。

  童珠儿工作的认真,童枝儿和方翠微也不打扰她,轻手轻脚的进了房间内,拿起她搁在边上的画纸瞧了起来。

  “二姐。娘!”

  最后的线条完成,童珠儿转头,惊喜的发现童枝儿和方翠微竟然也在。

  她起身跑过去,紧张的瞧着被童枝儿拿在手里头的一张设计图,道:“娘,二姐,你们说说这个怎么样?还有什么地方要修改的吗?”

  “嗯。这簪子顶部的图案设计的倒是别致,咦,我瞧着怎么这么像咱家后院长出来的蓝色楔?”

  方翠微惊奇的道。

  童珠儿点了点头,笑着说,“娘,这就是咱家后院的蓝色楔。我觉得好看,就用在了首饰上面,还行吧?”

  “嗯,”方翠微点头,伸手拍了拍童珠儿的肩膀。“我家三姑娘也是能干的。”

  童珠儿咧了咧嘴,然后看向童枝儿。

  “珠儿。”

  听到童枝儿喊她,童珠儿将脑袋凑了过去。

  “这里的线条锋利了些,你把它改成流畅一些的,效果会更加好。”

  “嗯。”

  童珠儿将设计图拿过去,走回桌上又是一阵修修改改。

  一刻钟后。

  “二姐,现在怎么样?”

  “嗯,不错了,珠儿,你今天设计了几幅?”

  “一共是三幅,一只簪子,一份抹额,还有一只梳篦。二姐,抹额和梳篦你都看了吗?有没有要修改的?”

  童枝儿摇了摇头,“没有什么要修改的,珠儿,你的设计已经很不错了,往后只怕是我也挑不出什么问题来……今天的加上昨天的二样,一共就是五样首饰,等明儿我就拿到县里,让铺子里的师傅做出来。”

  童珠儿眼睛闪亮,“嗯。”

  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身,三人看过去,正好对上扶着门框大口喘气的童招福。

  方翠微心疼的走过去,给童招福擦了擦脸上细密的汗珠子。

  “阿福,发什么事了?你怎么跑得这么急?”

  “娘……先生说……我能够……考……考秀才了。”

  童招福说的断断续续,小小的脸红扑扑的。

  方翠微等人睁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童招福说的是什么。

  “阿福,你,你再说一遍,再说一遍给娘听。”

  “娘,先生说我的功课很好,可以试着去考今年的秀才。”

  “天!阿福你才八岁呢。”方翠微很是兴奋。

  童枝儿和童珠儿也是高兴地很。

  童枝儿所在的这个时空,科举考试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便可以参加科考。

  当晚吃饭的时候,方翠微整个人都是笑嘻嘻的。

  秀才考试的地点是在青州,两个月后便是考试的日子。

  阿福请示了明阳私私塾的先生,打算在家里头好好地看书和温习。

  不过,童枝儿却是另有打算。

  她在青州的铺子,时常的有文人才子过来,这里头少不得都是秀才及其以上的。若是能够从他们那里探听到解题的技巧以及出题的大致类型,阿福便是能够针对性的复习,少费一些气力。

  而且,她还认识李云聪、孟良、苏子玉、柳文生和冯涛。

  这五人在县里是少有的才子,便是在青州,也不是泛泛之辈,才学极为的出名。

  只不过,这两年他们也去了青州。不常在县里住着,童枝儿在青州开了铺子,交给童招银打点之后,便是待在家里头忙其他的事情。很少去青州。

  如今阿福要考秀才,童枝儿决定与他一道去青州,顺便拉拉孟良等人的关系。

  童枝儿是个实干的人。

  当即,她便是将自己的想法对童知信和方翠微说了。

  两个孩子去青州,且童枝儿又是即将及笄的年纪,童知信和方翠微都有信心不下。

  然而,阿福要考秀才,又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一家人商量了,最后决定全家人都去一趟青州。

  反正这两个月,花生和黄豆都没熟。他们也没有什么蓬要忙的。

  只不过,这家里头得请一个人帮着照看。

  第二天,童知信便是去了一趟童知德家。

  童知德表示,在童知信不在家的这两个人,他就帮着照看童知信家。

  罗氏和周芸娘以及孩子在自己的家里头待着。未免有什么意外发生,她们只有两个妇女和一个孝在家,周芸娘回了一趟娘家,叫了管家过来住着。

  大概是因为周芸娘嫁了人,且有些孩子,周老爷这两年很长的时间都是待在村子里,若是有什么大事要处理。他才会坐车去青州。

  是以,管家还有其他的下人都是在周家待着。

  童知信做好了布置,方翠微等人又收拾了行礼,童招福主要是准备科考的书籍。

  三天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童知信一家人便是朝着青州出发了。

  这是方翠微第一次出远门。

  一路上。她从马车上瞧瞧这里又瞧瞧那里的,整个人特别的兴奋。

  马车走得并不快,第二天的上午便是到了青州。

  童枝儿在青州的铺子与县里的结构差不过,前面是店铺,后面是住的地方。

  房间一共有六个。因为他们来,原先一人一间的伙计,便是两人一间了挨着住。

  如此,腾出了三个房间。

  童知信和方翠微一间,童枝儿和童珠儿一家,童招福自个儿一间,敲是够了。

  东家突然过来,伙计们都有些局促。

  童枝儿说了一会儿的话,表示大家伙像往常一般行事就可。

  饶是如此,伙计们还是有压力。

  他们最为直接的表现便是,在铺子里干活越发的勤快和卖力了。

  虽然,他们平时的时候也很勤快。

  “童管事呢?”

  童枝儿问的是童招银。

  一个伙计答道:“童管事今儿个出去采买新的货物,估计到了晚上才会回来。”

  童枝儿点了点头,对伙计道:“麻烦你等会儿去酒楼里定一桌菜,告诉伙计们,晚上咱们一道吃饭。”

  伙计有点儿受宠若惊,“东家,这太破费了吧,你们吃这就好,我们就不必了。”

  “客套什么?我难得来青州一趟,平日里都是靠着你们和童管事,铺子的生意才会这么好,请你们也是应该的。”

  “如此便多谢东家了。东家你好好地歇着,小的先去忙了。”

  “嗯,去吧。”

  吩咐完要交代的事情,童枝儿走回屋子里。

  童珠儿这个时候已经将屋子给收拾的干净而妥当了,炭笔和画纸搁在桌上,衣物都整齐地放在一边。

  “二姐。”

  “珠儿,咱们去阿福的房间看看。”

  姐妹两个从屋子里出来。

  隔壁便是童招福住的屋子,这里靠近竹林,是六间屋子里最里面的一间,安静清幽,最是适合读书了。

  若是在房间里呆的闷了,还可以到旁边的竹林里小坐。

  (


  (https://www.bxwxbar.com/book/13264/5184847.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