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农女喜嫁 > 第148章 绣房

第148章 绣房


  

  童记铺子外,招财一脸笑意的欢迎来铺子里或是喝茶,或是买杂货的人。忽见一辆马车,心中更是热切。

  “请问————”

  招财才说了两个字,便是被打断了,“你们小东家在吗?”

  口气似乎有些急切,招财抬头,对上马车内秦安面无表情的脸。

  “小东家不在。”

  招财还想观察他的表情,车帘却是被立即放下。

  马车内一片暗沉,张管事抵挡着低气压道:“掌柜的……”

  “走吧。”

  良久,秦安道。

  马车再次出发,车夫扬起马鞭子,不一会儿便是瞧不见影子了。

  招财纳闷的想,秦掌柜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来找小东家,看他的样子好似有什么急事,等小东家来了,自己一定……

  招财的思绪蓦然止住,擦了擦眼睛,随即小跑着过去,“小东家。”

  童枝儿没也打算藏着,慢慢的从角落里出来。

  “方才秦掌柜问起小东家了。”招财禀报道。

  童枝儿点了点头。

  招财见她眼神有些落寞,虽然心中一头雾水,却是不好过问她的私事,当即便是继续自己招揽客人的活。

  渐渐西斜的阳光下,童枝儿站在僻静的街旁,久久的注视着秦安离开的方向。

  她答应过他,在他走的这天来送他,她信守诺言的来了,不过,他并不知道……

  急速行驶在车道上的马车,车辕声咕噜咕噜,马车内却是一片静谧。

  张管事瞧着秦安一言不发的脸,心中担忧。

  “掌柜的……”

  秦安闭上眼睛。

  “……”张管事幽幽的在心中叹了口气,低头数着手指头玩儿。

  “答应了的事,没有信守承诺的来,是反悔了。还是因为有别的急事耽搁了。”

  厚重的男声在马车内响起。

  张管事怔了怔,随即反应过来是秦安在对自己说话。

  “当然是……”张管事想也没想的便是要说反悔了,转念一想,秦安这两天的心情都是不错。特别是今天即将要回家的时候,心情格外的好,眼睛时不时的瞟向门外,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当然是什么?”

  没等到张管事的回答,秦安睁开眼睛看他。

  “当然是有急事耽搁了,俗活说一诺千金,既然答应了的事,若是没有特别的原因,如何会爽约……”

  秦安嘴角微微上扬。

  他的心情转好,张管事也跟着苏了口气。心中却是纳闷着今天到底是谁爽了掌柜的约。

  ……

  日子过得慢慢悠悠,转眼便是过了一个多月,现下已经是十二月份了。

  童记铺子已经走上了正轨,店铺里的账房先生季谷子干活非常的认真,童枝儿对他很是放心。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童枝儿顺利的与知县夫人打好了关系,成为干娘和干女儿的良好关系。

  说起来,童枝儿与知县夫人相识,这还得从童朵儿的双面绣说起。

  知县老爷和知县夫人膝下有一女儿,现年十三岁,极爱刺绣。童记铺子里,童枝儿专门的辟出了一个架子。摆放童朵儿自己做的绣品,诸如手帕、荷包、束腰之类的。其中卖的最好的要数双面绣的绣品。

  知县夫人的女儿,名作宋如意。来童记铺子的时候,偶然瞧见了童朵儿的绣品,便是非常的喜欢,让丫头告诉了伙计。然后伙计又辗转告诉了童枝儿。

  当即,童枝儿和童朵儿便是去了一趟知县大人府中,拜访宋如意。

  童枝儿说话有趣,颇得宋如意的心思,童朵儿做的刺绣叫宋如意佩服。三人一见便是成了好姐妹。

  因着童朵儿与董平定了亲,不好太过频繁地外出,于是,后来到知县大人府中与宋如意见面的便是童枝儿。

  这一来二去的,知县夫人便是知道了童枝儿这么个人,有一次她同宋如意在屋里头说话,外头的说童枝儿来了。知县夫人想见见她,便是没有回避。

  知县夫人见她谈吐落落大方,说话行事很是叫人赏心悦目,心头欢喜,便叹了句:“要是我能有像枝儿你这般贴心的女儿便好了。”

  她感叹一句。

  宋如意也不是个小气的女子,当即便是笑着道:“那娘认了枝儿做干女儿便是了,如此一来,我也多了一个亲亲好姐妹。”

  于是,童枝儿便认了知县夫人做干娘。

  这边童枝儿与知县夫人、知县小姐打好了关系,另一边,童知德一家也是有了新的变化。

  童记铺子走上正轨之后,童知德便是出任了童记铺子的管事,他老实厚道,且是童知信的二哥,童枝儿的二伯。若说童家还有什么人是童知信一家信任的,便是童知德了。

  起初,童知德自然是推辞不干的。后来经过童枝儿动之以情晓之以义,便是说动了他。

  罗氏留在家里头,帮着方翠微一道准备两家人过冬的衣物。

  童招银还在一方酒楼里面干活,期间有一个伙计有事辞了工,他便由干杂活的升为专门给人上菜的,一个月的工钱涨到了一两银子,干的活也是比以前是杂活的时候轻松了不少。

  童珠儿依旧在学习画画,不过却是照着童枝儿给她的画册来学习。

  这画册有童枝儿自己画的,也有她邀请宋如意画的。

  知县的女儿,小家碧玉的女子,不说琴棋书画样样皆是精通,不过她这画技却是极好,被童枝儿知晓后,便说了画册一事,宋如意觉得新奇,答应了她。

  融合了古代和现代画技的画册,叫童珠儿视线开阔,受益匪浅。

  童招福早就是在私塾里念书,不过他学习能力强,学得快,记得准,脑袋灵光,大大超出了同龄的孩子,私底下,有人称他为小神童。明阳私塾的先生们征询了童知信的意思,来年开学的时候打算让他跳级,同十岁的孩子一道学习更深一层的知识。

  要说童知信家里头的四个孩子,收获最大的便是童朵儿了。

  原本童枝儿与童珠儿卖布偶娃娃的时候,她用双面绣手法绣的商标便是叫好多姑娘惊奇。如今有了童记铺子,她的双面绣品被摆上了柜台之后,不仅销量好,而且慕名而来学习的姑娘家也多。

  为此,童枝儿建议童朵儿开一个刺绣班,将童朵儿的双面绣手法交给喜欢刺绣的姑娘们。

  刺绣班选择在童家的客房,方翠微和童枝儿作了布置,便是成了姑娘家的绣房。

  每天,童朵儿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教前来学习刺绣的姑娘们针法和技巧。

  “大娘,这是我家里头下的鸡蛋。”

  门口,一个姑娘手里头提着篮子,篮子里放着十个鸡蛋,小声的对方翠微道。

  方翠微推辞着不要,那姑娘却是不依的。

  “大娘,朵儿姐叫我们刺绣,我们也没什么好回报朵儿姐的,这点心意大娘就收下吧。”那姑娘眼睛红红的看着方翠微,大有她若是不收下就要哭出来的架势。

  方翠微笑着道了谢,说着往后不必如此客气了。

  那姑娘只是腼腆的笑了笑,接着便是往绣房走去。

  感激童朵儿教她们刺绣,给童家送东西的不止这一个姑娘,几乎来刺绣班的六个姑娘,都或多或少的将家里头的东西带了来,以此表示感谢和感激。

  有一技傍身,将来嫁了人也能多一份仰仗,这些姑娘家,还有他们的家人,对童朵儿,以及童知信一家都是极为感激的。

  时间渐渐的流逝,一去不返。

  童朵儿同童知信和方翠微一般,是个老实人,自己会的毫无保留的交给刺绣班的姑娘。渐渐地,姑娘们的刺绣功夫越来越好,童枝儿瞧见之后,征询了这些姑娘的意思,便是将她们的绣品放在童记铺子里,与童朵儿的绣品一道卖。得了银子之后,分给这些姑娘。

  没曾想跟着童朵儿学习刺绣,学有所成这么快便是能挣到银子,姑娘们对童朵儿很是感激,对帮她们的童枝儿更是感激。而听说了这件事,家里头或是亲戚家有女孩的,便是慕名前来童家,跟着童朵儿学习刺绣。

  渐渐地,刺绣班的规模发展到了二十来号人,而且还有人数往上增加的趋势。

  童枝儿打算,等过完了年,明年的时候童朵儿办刺绣班,便实行收费制。当然了,对于家里头困难,实在是拿不出银子的人家,她们也不会拒之门外,会以合理的方才帮着前来学习的姑娘有一技之长。

  天气越来越冷,童朵儿的绣房却是热热闹闹的。

  姑娘们一边做着绣活,一边说着村子里的八卦。比如哪家的女娃又淘气啦,哪家的媳妇和婆婆呛声啦,哪家的谁谁谁挣了银子啦。每次这个时候,童朵儿都听得认真又欢喜。即便是不出门,她也知道了村子里许多有趣的好玩的事情。

  大约八卦是女人的天性,方翠微、童珠儿,还有罗氏也很喜欢待在绣房里。

  “娘,快来帮帮我。”

  屋外传来童枝儿的声音。

  方翠微起身,很快的走出来。

  童枝儿手里头拖着一个又烂又旧的袋子,袋子里装着黑漆漆的炭。

  ps:

  居然快到十二点了,呜呜,我错了~~

  (


  (https://www.bxwxbar.com/book/13264/518481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