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嫡女吉祥 > 第一百九十章 待嫁

第一百九十章 待嫁


  时间就像那运河里的流水,,一去便再也不能回头,将宣德二十二年悄悄带走,只给人们的回忆留下些许痕迹。


  那一年,有喜有悲,万姨娘小产故去,白姨娘从府中消失,庄家二少爷也娶回了少奶奶。


  而最让府里众人高兴的,莫过于庄崇礼的升迁。因着春日的大旱,秋日的多雨,让这一年的户部官员过的格外艰辛。好在只是欠收,并没有大的灾荒,自入了冬,官家和富户们便开始捐粮施粥。


  但这份辛苦终究没有白费,就在今年的第一场雪落下之时,庄崇礼便得了圣旨,从五品的员外郎,升为了四品的郎中。


  能得皇上看重,自然是好事,但庄崇礼的差事也是不得不谨慎,每日从早忙到晚。府中的事务便过问的极少,陶氏借给文淑办嫁妆的名头将府中大权夺了回来,又连着发作了香姨娘。


  庄崇礼一无所觉,最近他若不是在户部值夜,便是去秦姨娘处歇下,秦姨娘本来也不是争权的性子,陶氏自然过的顺意。


  陶氏每日忙着管家,以教导的名义让二少奶奶卢大小姐在自己面前立规矩,又要对付香姨娘,文竹倒也落得清静,几乎不出屋子,只是开始绣嫁妆。


  但陶氏却是有一桩悔事,她想着如今庄崇礼升了官,自家的地位不同,若是晚上半年给文淑说亲,指不定又能碰上更好的人家。


  可惜世上哪有后悔药,三个月之后,宣德二十三年的春节刚刚过去。一顶小轿便将一身桃红衣裳的文淑抬进了安王府。


  从去年到现在,也有小半年了。文淑终于如愿的进了王府。但此后文竹似乎就没有听到她的消息,只知道安王府规矩极严,轻易是传不得话的,陶氏也不过是隔些日子送些东西进府。


  长幼有序,按陶氏的话说,文竹的亲事要到文淑和文慧都嫁出去之后再作打算。这规矩虽有,但也不是非守不可,不知道是陶氏依然嫉恨,还是原本就是这样打算。总之,文慧的好日子一日未定。她便装聋作哑,对于文竹的婚事,半个字也不提。


  好在文竹年纪还小,拖个一、两年倒也无妨。只是段家却急了,上门催了两回。


  一直到桃花初绽的时节,大少爷一家终于进京,也带来了文慧的消息,文慧的好日子定在了五月二十。


  陶氏虽不耐烦。却还是给段家送了信。便把文竹的亲事定在了八月,距当初赐婚的日子,足有一年。


  不管怎样。已然尘埃落定,文竹继续呆在小院里,或是绣花,或是发呆,或是趁着卢春菱偷懒的功夫找她聊天。让她欣喜的是,偶尔能被杜氏接过去小住上几日。


  ――


  初夏的午后,风吹过院落,老榆树发出一阵悦耳的沙沙声,惊醒了坐在树下看书的文竹。她似乎想起了什么,便将手中的手丢到了树下的花梨木的小卧榻之上,转身回了屋子。


  凉风吹过,将那书页轻轻合上,书的扉页之上,写着“大唐西域记”。


  丫鬟水兰端了一张雕花的漆盘,缓缓走了进来,那漆盘之中放着一个小小的瓷碗。见到院中无人,树下的卧榻上的书页还在随风翻动,便笑着喊道,“小姐,大少奶奶派人送了一碗银耳莲子羹!”


  文竹从屋里走出来,面容依旧白皙中带了妩媚,只是个子高了些,脸上也带了如梅婉儿那般的,淡淡的笑容,似乎这一年陶氏对她的压制与打磨,更让她多了几分光亮。


  “放那儿吧,嫂嫂总是这样宠我!”文竹说着将手上一件小孩的衣裳抖了抖,折起来用蓝布包好,又道,“水莲呢?让她帮我把这衣裳给大嫂送去,这几日天气越来越热,这罗纱正好穿得上。”


  水兰将那瓷碗放在了一旁的木架子上,方道,“青杏姐姐刚刚来找她,说是有事情要交待,这个还是让我去送吧?”


  文竹听了瞥了一眼,水兰便又“哎哟”了一声,又道,“是我说错了,是崔家二嫂子!”


  文竹这才笑了出来,脸上淡淡的神情早已脱去,露出几份本色,将手上的蓝包包递了过去,“去吧,只是你传话的时候小心着些,别让人家笑话。”


  青杏在文竹婚事一定,就嫁了出去,除了文竹准备的嫁妆,杜氏也给了一份,陶氏不过是应个景,给了几两银子,于是,如今青杏便成了管事娘子,只等着陪文竹出嫁,青杏这个名字渐渐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崔家二嫂子。


  顶她差事的是水莲,只是青杏老不大放心,每回过来总要问上几声,水莲每回都听得仔细,倒让青杏十分受用,摆足了前辈的架势,将这做大丫鬟的经验全部传给了水莲。


  只是杜氏如今除了要管家,还要照顾儿子,自然要忙碌许多,把她从庄府接过来,也不过就是让她自在几日罢了,并不时时陪在跟前,但每日总要派人过来问候几句,或是将儿子送来呆半个时辰,免得文竹寂寞。


  文竹投桃报李,无事时便常给这个小侄子做些小衣裳,她的针线比丫鬟们的要好的多,杜氏也十分喜欢,又怕文竹累着,便又时常送些汤水点心过来。


  慢悠悠的喝了汤羹,勺还没搁,就听得水仙快步的跑了进来,细声细气的道,“小姐,孙妈妈来了!”那黑亮的眼睛眨呀眨的,竟有几分文淑的影子。


  文竹叹了口气,将瓷碗丢在一旁,整了整身上的衣衫,便有一个胖胖的妇人进了门,又上前行礼,“老奴给六小姐请安了!”


  “孙妈妈快请起,您是二伯母身前的老人,莫要如此多礼!”文竹说着又招呼水仙看座。水仙小嘴撅着,却还是搬了一个小杌子过来。


  孙妈妈却推辞道。“六小姐,老奴还有差事,说几句就走。”说着抬眼打量了一下,只见这位六小姐,神色恭谨,面容祥和,上身着浅黄撒花淡青对襟褙子,下身一条白色长裙,更衬的脸色白皙。让人只觉得是个娴静端庄大家小姐。


  她不由在心中暗自点头,嘴上也更加客气。“小姐虽只在大奶奶这里小住了三日,但夫人却惦记的紧,如今天气越来越热,昨儿个大兴庄子上送了一车上好的西瓜,便着老奴送一筐过来。老奴便想着过来看看六小姐,若是大奶奶家中事务多,就尽早回去。”


  文竹思量了一下,方点了点头。“妈妈说的是。的确唠扰了大嫂有几日了,也是回去的时候,我这就收拾东西。明儿个就回去,还请妈妈在二伯母面前美言几句,再派了人明儿个过来,免得大嫂这边再着人送我回去。”


  孙妈妈听了这话便放下了心,陶氏发了话,让她一定要把六小姐接回去,虽说是夫人的话,但她总归是个奴才,又有大少奶奶在,不好逾越,如此文竹这般识相,她不知省了多少事。


  待将孙妈妈送出了小院,水仙刚刚还有些淡淡笑容的脸色一下就拉了老长,“小姐,好不容易出来松快两天,夫人也逼的太紧了!”


  文竹听了道,“快去收拾东西,夫人也是能让你编排的?!”她又何尝不知道,陶氏这是找事儿呢,说不得回去又是一顿的说教。但自文淑嫁出去,陶氏那番得意便消失不见,整日里只是担心,脾气也坏了许多,她若是拖着不回,倒霉的便是二嫂卢春菱了。


  那边水仙叫了小丫鬟们去收拾东西,这边青杏便进了小院,“小姐,孙妈妈可是又来催的?”


  嫁了人的媳妇子,跟做丫鬟时不同,除了发髻盘了上去,连衣裳的颜色也不这么鲜亮了,文竹不由埋怨道,“崔管事是怎么回事?娶回家了,就这样待你?”


  青杏听了一愣,见文竹看自己身上的衣裳,才解释道,“哎哟,小姐,我不过是穿的暗些,崔二哥本就年长,我若穿得还跟做丫头时的一样鲜亮……”


  文竹“扑哧”一笑,祥怒道,“好了好了,知道你疼他,怕人家说嘴,我上回让你办的事儿,可办好了?”


  青杏先是点了点头,复又叹了口气,“上回说的那个张书生,是个教书先生,如今二十有六,家里虽穷,却是个秀才,父亲已经不在了,只跟一个寡母过活,因着父亲生病过世,兼着守孝才耽误了亲事。崔二哥见过几次,觉得人不错,只是朱嫂子那边……”


  朱嫂子便是琉璃的亲嫂子了,文茂一家进京,带了几房家人,其中便有琉璃的哥嫂。


  看着文竹示意自己说下去,青杏才有些犹豫的道,“朱嫂子也托人给琉璃找了一户人家,倒是家境殷实,只是那男的是死了老婆的,年纪有三十多。”


  文竹摆摆手,“这事儿也不急,两家有好有坏。那边是她亲哥嫂,自然是心疼她,想着让她嫁过去做少奶奶,只是这名声不大好听。这样吧,我先问过她的意思,找个机会让她看一眼,再作打算。”琉璃虽然已经二十一,但一辈子的事儿,也不差这两天。


  等青杏出了门,杜氏也进来了,一进门,文竹就看着杜氏脸上带了几丝怒气,不由上前相问,“嫂嫂这是怎么了?合府里谁敢给咱们主母气受?”


  早早儿的,杜氏便以住在内城方便文茂读书考试的由子,在京城赁了个小院,以免杜氏再受陶氏的气。这院子里她是主母,谁还敢管她?这话不过是讨好。


  杜氏听了果然受用,嗔了一眼文竹道,“小丫头,越来越会说话了,以后讨好你婆婆可是用得着!”


  如今的杜氏跟从前大不一样,生了儿子除了人丰盈了许多,底气也足了,虽然还是那样的端庄大方,但说话办事更加利落。


  文竹撇了撇嘴,“人家是关心嫂嫂,却被嫂嫂笑话!”


  杜氏叹了口气,“哪里有笑话你?孙妈妈说了,让我明儿跟你一起回去呢,二伯母要商量嫁妆的事情。我借口最近忙,只说三日后再回去,谁知道你这孩子这样实诚,直接就答应了明儿个回去。”


  文竹不明所以,“明儿个回去又怎么了?可是庄府上又出了什么事?”


  杜氏一脸的不耐,“还能有什么事?还不就是安王府那边的事儿,听说二伯母脾气又不好了。你呀,明儿个回去给我小心着些,别又撞刀口上,我可没法儿救你!”


  文竹心中打鼓,几日前来的时候陶氏还好好的,且说过几日要去看文淑,不过几日的功夫,又出了什么事?(未完待续)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一百九十章 待嫁)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https://www.bxwxbar.com/book/122792/4399150.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