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八岁媚后 > 73 帝王的胸襟

73 帝王的胸襟


  这是今天的第三更,算是兑现了前几天那位朋友的长评加更,对于那些说本书无聊的人,或是说别的书比这本书好看的人,我衷心的奉劝还是别继续看本书了。Www.qВ⑤、CoМ\\

  从两年前开始写网络小说,我就知道一个人写的东西永远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一件事情坚持做了两年,其实很大原因上还是兴趣使然,想把想到的故事写成文字,而不是只是一瞬的灵感之后便无影无踪了。

  记得看第一本穿越小说的时候,女主很聪明,到了古代叱咤风云,那时候我只是个读者,甚至很崇拜女主的聪明,但后来多看了几本,大凡都是女主如同救世主一般辅佐帝王出谋划策,历史上那些明智之举都是她们的功劳。

  写稿写的多了才发现,其实所有的环扣危机都是作者设定的,总是留着退路,让女主巧妙的解开,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系的铃铛怎么会解不开?

  古代人真的都是傻瓜吗?他们发明了四大发明,很多精致的建筑和器具是现在人所达不到的精湛。

  后宫文对手系一般都是帝王,除了那些命里定的是皇帝的(例如是老大,又赶上立储立长的好时候;或是他老爹就他一个儿子,也没得选。)哪一个登上当时最高统治地位的不是心机重重的政治家?哪一个不带着血腥?

  明建文帝朱允炆宽仁仁厚,不也只是做了四年皇帝,就被他的亲叔叔永乐皇帝以清君侧的名义,活活烧死在皇宫里。

  封建社会,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草菅人命又如何?不懂中庸之道便是走向灭亡的捷径。

  知道未来又怎么样?诸葛亮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不还是一死,不还是扶不起那个刘阿斗?

  更何况历史上有几个人能比得上诸葛亮的聪明智慧,时势造英雄,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空有一腔历史知识就能如鱼得水吗?

  大多数人还是凡人,没有欲知后事的能力,我不想写出的女主都有赛诸葛的智慧,而那样的人让我感觉至少不是那么真实,我的女主只是个小人物,会吃亏,会想好事,不见事事成功,遇到强敌会软弱,会哭,会痛,她只是一个在磨砺中成长的小人物而已,即使是凤凰,也要经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最后一句也很衷心。感谢所有看文地朋友。很高兴我想到地故事可以与你们分享。飘走~~~~~~~~~~********************************************************************************

  八岁媚后(73)帝王地胸襟

  接下来地几天。府中突然多了许多打扮妖艳地女子。听管家说都是杨光带回来伺候他地。夜夜笙歌。白天花园里常常能见到那些打扮地花红柳绿地女人在嬉戏。或是探亲说笑。我不知道他从哪找来地这些女人。但是想到他与若雪地熟络。找几个女人还不是轻而易举。

  他倒像忘却了我地存在一般。倒也相安无事地过了一段日子。府里不缺我吃穿。只是生意是再也不能出去做了。

  我像见过外面广阔天空地小鸟。再次被束缚已经不是最初地随意而安。而变地向往外面广阔地天地。让自己有一番发展。

  倒是天越来越冷。小腹渐渐凸起来。吃地也比往常多。常常嗜睡。也无心在意杨光地那些莺莺燕燕。我们经历了那么多冲突似乎又回到了最初地井水不犯河水。

  这天我慵懒的坐在床前,外面的树木叶子已经簌簌落光,突兀的树木只剩下枝干,唯有冬青松柏还带着翠绿。

  远远的看到杨广朝院子这边走来,他衣饰得体,脚步稳健像是有什么事情,不一会便来到房中,他的到来似给这温暖的环境带来一丝寒气。

  只对我道,“你赶紧换身衣服,父皇母后要来。”

  我微微一愣,帝后要来这里,随即便让秋蕊随我到屏风后,换了身比较正式些的衣服。

  换好衣服便随他到门口迎接,一路上倒是没见到他找回来的那些莹莹翠翠,到达门口的时候远远的便能看到帝后的龙凤驾舆。

  我这才发觉身旁站的都是些长相粗鄙的丫鬟小厮,正疑惑这是从哪里冒出来。

  帝后的驾舆已经近了,我们忙躬身上前迎接,帝后下了轿子示意我们起身,皇后拉着我的手道,“婉婉,快别行此大礼,惊了我那孙儿可如何是好。”看的出她对我腹中孩儿的期待。

  我宛然一笑道,“那儿臣便带这未出世的孩儿,一起来拜见母后了。”

  杨广朗声道,“外面天凉,父皇母后还请里面请。”

  一只手不经意的轻轻的伏在我的腰间,众人面前他是一副深情夫君的样子。

  皇后微微蹙眉道,“皇儿,为何你府里的侍婢长相如此的粗鄙?过几日母后找几个长得俊俏的给你们送来,也好好生照顾一下婉婉。”

  杨广微微作揖,“父皇母后有所不知,这些侍婢虽然长相粗鄙,但各个却是勤劳肯干,而且他们皆是贫苦家境的苦出身,所以儿臣便收容了他们。其实儿臣觉得人贵不在外表而要看其本质是不是勤劳肯干,善良诚恳。”他说的极富感染性。

  我都不觉为他微微动容,只是这些人是他什么时候收容的?记忆里好像一直没有见过。

  帝后果然赞许道,“我儿有如此胸襟及见地,是乃我大隋的百姓的幸事。”

  杨广依旧谦恭,将帝后迎到大厅里上座。

  不一会便有侍女上了茶和点心,我见只是普通的茶叶。

  帝后喝过之后,杨广依旧谦恭的道,“儿子这里东西粗鄙,怠慢了父皇母后,望父皇母后赎罪。”

  皇后忙道,“我儿切莫这么说,你身为皇子却吃住都如此的节俭,体恤民情远比那锦食让你父皇母后感到开心。”

  杨广颇有忧国忧民气节的道,“我大隋近些年,连年征战应是好好让子民休养生息,不应再增添他们的负担才是。”

  当然这番话颇得帝后的赞许,谈及三日后的立储大典,杨广又提出不愿搬到太子府,只将晋王府改换太子府牌匾即可,一来不愿劳民伤财,而来也不愿伤及他与杨勇的感情。

  那日帝后颇感欣慰的离开了晋王府,之后便是开始紧张的准备立储大典的事宜……

  最新全本:、、、、、、、、、、


  (https://www.bxwxbar.com/book/11881/5370891.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