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越绝书 > 20.越女维桢(四)

20.越女维桢(四)


  范蠡将这红衣少女带回府中,令孔嘉大为吃惊。

  他家大人整日里忙于家国大事,从未将任何女子带回府中过,更何况,范蠡昨夜整夜未归,看样子,也是和这姑娘在一起。

  孔嘉见二人前后脚进了门,吃惊过后,忍不住更加仔细地打量这位红衣少女,娇小个头,圆脸圆眼,本该是个可爱姑娘,但想起昨日她咄咄逼人的模样,还有耍着根竹竿就单手制服两名家丁的本事,直到此时仍觉得有些后怕。

  孔嘉跟在范蠡身边这么久,还真不知范蠡原来是对这种刁蛮妹子有兴趣,那还真难怪他这么多年都未有过喜欢的人,这样刁蛮的姑娘确实罕见,点着灯都难找啊。

  思及此,孔嘉忍不住捂着嘴偷笑,恰好红衣少女经过他身边,半仰起头给了正在傻乐的孔嘉一对大白眼,硬是将孔嘉后半截笑给噎了回去。

  范蠡走进厅内,道,“愣着做什么?”说着环顾府中,道,“他已走了?”

  “欸?”孔嘉想了想,才想到他问的是苌楚,答道,“他等了你一晚,但你整晚未归,今日一大早,他便走了。”

  范蠡点了点头,道,“他也长大了,懂得为自己安排。对了,为这位姑娘安排间房,日后她会在府中住下。”

  “住下?!”孔嘉更是惊得合不拢嘴。

  范蠡觉得好笑,“怎么?你不准啊?”

  孔嘉连忙闭上嘴摇摇头。

  这可是范大夫府,谁要走谁要留,哪里轮到他一个小小随从准还是不准,这范蠡,平日里就会拿他寻开心,放眼整个越都,恐怕也只有苌楚能够和这范大人顶上几句嘴了。

  范蠡道,“这不就得了。这位……”范蠡忽然回过头问道,“你究竟叫什么?”

  “不是说过了吗,我叫越女。”红衣少女有些不耐烦。

  “越国的女子就叫越女?那天底下岂不是要有成千上万的越女?”

  孔嘉暗笑范蠡说得对,心道越女这名字取得简直比苌楚当年的那个名字——荆南,还更草率。

  红衣少女翻翻大眼睛,道,“那就维桢吧。”

  孔嘉无奈道,“取名之事还能‘那就’呢?你既然要在府中住下,总也得让我们知道你姓甚名谁,如何称呼吧!”

  红衣少女把身上包袱取下来,“既然你这么说了,在这府中也就这些人,你叫维桢,我应就是了,你管我到底姓甚名谁。”

  孔嘉说不过她,转身向范蠡求助,可一转头却见范蠡怔怔望着那红衣少女出神,一动不动。

  “大人。”孔嘉碰了碰范蠡,范蠡回过神儿看他。

  孔嘉正欲开口告状,范蠡却忽然微笑道,“就叫她维桢吧。这个名很好。”

  红衣少女抬眼看了孔嘉一眼,扬起嘴角笑笑,分明是在示威。

  孔嘉看看这个所谓维桢,又看看自家大人,张了几次口,最终只是说,“是,我立刻去为……维桢姑娘准备房间。”

  孔嘉经过她身边时,她乐呵呵道,“有劳。”

  也不是全然不懂礼数么。孔嘉心道,也微微欠身,但却撇了撇嘴,走出厅外。

  范蠡见孔嘉走了,才来到红衣少女身边,道,“为何取名维桢?”

  “好听咯。”红衣少女头也不抬,继续收拾包袱里的东西。

  范蠡又道,“你知道维桢是何意?”

  红衣少女摇摇头,“不知。不过,既然是你吟唱的歌谣,应该会是好的寓意吧。”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

  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方才跟她一起下山时,范蠡不经意间唱出这段歌谣。

  范蠡昨晚进山时天色已晚,专心赶路也不曾留意身边的风景,今日清晨再走这段山路,才发觉青天碧树,溪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范蠡才会忍不住哼唱起歌谣。原本是劝勉君王当勤政的歌谣,但却万万没想到,这姑娘古灵精怪,就从这歌谣中取出两字,就作为名字定了下来。所以方才甫一听她说取名维桢,还真让范蠡怔了片刻。

  “喂,你帮我将其余东西拿进我房中便可,”红衣少女收拾出一个小布袋拎在手中,“我要出去一趟。”

  “姑娘……”

  范蠡的话被红衣少女狠狠一瞪打断,红衣少女眨巴着大眼睛,一字一顿道,“我刚不是说了,我有名字的!”

  “啊,维桢。”范蠡改口道,“你去何处?”

  维桢调皮地笑笑,“想知道?”

  范蠡点点头。

  “跟着来吧。”

  范蠡跟着维桢出了范府,向西行了好一阵子,先是离开了达官贵人的聚居之地,又经过了几处寻常百姓的家宅集市,最终到了一条阴暗逼仄的小巷。

  范蠡打量这里,小巷两边密密麻麻盖着些狭小茅屋,茅屋破破烂烂,有的没有窗门,有的屋顶漏光,房中更是家徒四壁,空空荡荡。这是越都贫民聚居之处,一些因战乱或疾病而导致生活无以为继的穷人都缩居与此,也算相互扶持,撑着活下去。

  范蠡也曾几次来过这里,听闻说这里原本没有名字,但后来百姓之间都叫这里作穷人巷,这名虽不好听,却也属实,于是叫着叫着也就叫开了。

  维桢在前面左顾右盼,似是寻找着什么,范蠡跟在她身后,不知她来这里做什么。

  “咳咳……”身后跑来一个乞儿,蓬头垢面衣不蔽体,连声咳嗽。乞儿经过范蠡身边眼看就要撞上维桢,范蠡抢上几步,一把搂上维桢肩头,将她向着身边一拽,护进怀里。

  乞儿继续咳嗽着向前跑去,维桢抬眼看看范蠡,良久之后,才冷冰冰道,“你瞧不起穷人?”

  范蠡松开手,淡然道,“只是怕他冲撞到你。”

  维桢垂下眼,没再多说,继续向巷子里走去。

  又走了没多远,范蠡就明白了她要来这里的原因。维桢在一间旧茅屋前停下,草屋并未关门,范蠡转头便见到里面坐着一位老妇人。

  “盲婆婆!”

  范蠡跟着维桢走了一路,这丫头一直绷着脸一句话也不多说,哪想刚到了盲婆婆家门口,就立刻换了一张笑脸,走了进去。

  “你是?”盲婆婆微微转过头,侧耳细听。

  维桢笑盈盈地走到她身边坐下,“盲婆婆,这么快你就不认得我啦!”

  盲婆婆眯起眼,用力地看向维桢,“你是昨日那丫头!”

  “是啊!是我!”

  盲婆婆拉着维桢的手喋喋说着你怎么来了,你为何会来。满是沧桑的面容上笑得尽是层层叠叠的褶子。范蠡注意到盲婆婆的手又粗糙又布满泥垢,可维桢却毫不在意,还是将一双白净小手交由她紧紧握着。范蠡也不禁弯起了眼角。

  维桢道,“盲婆婆,我告诉你,我有名字了,我叫维桢。”

  盲婆婆诧异道,“你昨日不还说你叫越女的?”

  维桢笑道,“哪有人真会叫那名字啊?”维桢回头看了眼站在门边的范蠡,“那是用来骗那些坏人的!以后遇见了坏人,我就叫越女。遇到好人了,我才告诉他,我的名字叫作维桢。”

  范蠡笑着摇摇头,这丫头果然相信,长得好看的男人坏人多啊。

  “维……维?”盲婆婆边回想边说。

  “是维桢,盲婆婆。”维桢帮着她念道。

  “唉!”盲婆婆摆了摆手,“这个名字太绕口,记不住记不住。我还是喜欢叫你丫头。”

  “好好!”维桢忙不迭点头,“就叫丫头,盲婆婆说我叫什么就叫什么。”

  范蠡在一旁抱着手看着,心道这丫头也未免太偏心,他昨日叫她几次丫头,她都像是被人踩了尾巴一般,又凶又恶,如今盲婆婆叫她丫头,她就高兴得不得了。这算是什么道理?

  “对了!”维桢将拎了一路的小布袋取出,“盲婆婆,我叫维桢还是丫头都无所谓,但很快,你就不能再叫盲婆婆了。”

  “什么?”盲婆婆不解。

  范蠡也考究地看着维桢。

  维桢从布袋中取出些草药,道,“昨天我看过你的眼,也搭过你的脉,我知道你的病因在于肝火虚旺,眼力衰退,于是我晚上回去给你拿了些甘菊和桑叶,还有生地、女贞等药材来,研碎之后用来煮水内服,可以祛风清热、平肝明目,同时,用药渣敷眼,可以凉血化瘀,很快你便可重见光明了。”

  范蠡微笑,这丫头昨夜忙到后半夜,今早又这么早起身,原来是为了给盲婆婆配药。昨日见她帮盲婆婆讨回公道,还当她只是年少热血,仗义执言,如今看来,她是真心帮这老人家。

  盲婆婆感激得眼泛泪花,“丫头啊,你对婆婆真是好,和你一起来的范大人也是好人。昨日他府上的孔大人给了我很多钱,我说不要,可他说是他家大人的一点心意,当是给我赔罪。”盲婆婆说着从怀中拿出一只沉甸甸的钱袋,维桢看那钱袋的质地花色,正是范蠡的。

  维桢转头去看范蠡,范蠡在门口逆着光站着,回以她一个微笑。

  维桢道,“婆婆,我以后会住在范大人府上,你若有需要,就来他府上寻我,知道吗?”

  盲婆婆连连摇头,“老婆子怎敢去麻烦你们?”

  维桢笑道,“你不来麻烦我,我就来麻烦你好了。我得闲会过来看你,到时你可别嫌我烦才行。”

  盲婆婆更用力地摇头,“怎会,怎会呢?”

  维桢帮着盲婆婆煎了一副药,喂着盲婆婆喝了,又用剩下的热药渣敷了眼,又叮嘱了盲婆婆剩下的药量,才说要先走了。

  盲婆婆送着维桢和范蠡到门口,维桢就说什么也不让她再送,并说会常来看她,等药材用完会再送些来。盲婆婆连声道,“好好好,你常来看看,婆婆就很高兴了。”

  回去的路上,维桢甩着双手,脚步轻盈地在小巷之中穿来穿去,断断续续地哼着些范蠡从未听过的曲调。

  范蠡笑道,“你之前来过这里?”

  “并未来过。”

  “那你怎会知道盲婆婆住在这里?”

  “昨日我问过婆婆,婆婆给我说了。”

  “那你为何如此熟路?”要知道这里人多路窄,左转右转更让人晕头转向。

  维桢闪身进了另一条巷子,“这算什么?千沟万壑,迷雾森林,更复杂更危险的地方我也不会迷路。”

  “哦?”范蠡好奇道,“很少有女孩子如你一般辨识方向。”

  维桢不答,而是回过头问,“你见过很多女孩子?”

  范蠡想了想,点头道,“也算不少。”

  维桢瞥了他一眼,转过身去继续赶路,显然不想再听。

  但范蠡搬着手指继续道,“让我算算,我见过的女子,有叫丫头的,有叫越女的,还有叫维桢的。”

  维桢终于忍不住低头笑了,“那你认识的女孩子还真不算少了。”

  维桢又转过一个弯,走出了居住区,来到一片空旷地,范蠡抬头看天,日头正落,天边火烧般的一抹红云,景致正好。


  (https://www.bxwxbar.com/book/114468/2422813.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