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红楼之玫瑰花刺 > 第 169 章

第 169 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探春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人这么会玩。

  英雄救美这种桥段都能这般频繁的上演,也是让人醉了。

  他们也不想想,宝钗虽然是个姑娘,可也不是那种轻浮没有见识之辈。话本里的那些故事,不过是一些穷酸书生没事自己臆想出来的罢了。

  贾老太太没事还能来一回掰谎记,就可见这种事情有多慌缪了。

  宝钗能以一个姑娘的身份掌控薛家几年,更将薛家里外治得服服贴贴,不但如此又将薛家铺子弄得兴隆不已,财源广进,这样的姑娘,几个见义勇为真的能感动?

  至少也要一打以上才行吧。

  ╮( ̄▽ ̄)╭

  说真心话,旁人探春不敢打包票,可是宝钗却觉不会被‘感动’,这是肯定的。

  宝钗心性如铁,原著中都能对着王夫人劝说金钏是失足落水,更何况这种闹剧般的事情。

  那么浪漫的事情都可以弄成这种批发转零售的感觉,探春也是蛮同情面前这姑娘的。

  这日子让她成这样,也不容易。

  其实在探春看来,宝玉也还不错。至少现在的宝玉比原著中强了许多。

  因为从小到大的经历,再加上种种事情的发生,宝玉真的比原著中务实了许多,也‘正常’了许多。

  原著中的宝玉,天天拿着他那块玉说事,一不顺心就砸砸砸。而现在的宝玉呢,至少知道了生活,生计,以及其他的一个男人应该知道的事情。

  虽然还是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可是倒也知道了一个男人的责任和义务。若是闭着眼睛,也能将就一下。

  而且,乃们就没有发现,宝钗和宝玉的性格正是互补了吗?

  宝钗温和端庄的脸上满满的嘲讽,探春看了她一眼,然后又将脸上的同情之色收了。

  宝钗并不需要她的同情。

  “要不宝姐姐也来个选秀吧?”反正宝钗这身份,再加上这种种闹剧,也不怕再将事情弄得更大了。

  宝钗:“”为什么她突然间觉得找探春商量这事很不靠谱呢。

  探春见宝钗没有言语,便想着再接再厉好好游说一番,确不成想这个时候外面竟然开始下起了雨。

  “这是怎么说的,刚刚还是睛天,怎么说下就下起来了呢。”

  宝钗顺着窗户看见了外面下起的雪,眉头皱的死紧,这雨下的这般又大又急,看起来稍后便会止住,只是一会儿从长安回京城的路却一定不会好走了。

  想到此,宝钗心中更是烦闷。

  “这就是人不留客,天留客。稍后我让下人骑马去京城给姨妈报个信,姐姐和琴妹妹就暂时先在我这里住上一晚,等明日再走也不迟。”

  宝钗闻言,也没有跟探春客气,“此时天长,本想着等过了日头最晒的时辰再回京城,哪里想到竟然赶上下雨了。”

  雨后官道也不好走,马车也是极容易卡轱辘的。但一来二去的耽误了,两个姑娘再进不了城,那就真真是有事干了。

  探春和宝钗都想到了这一点,倒也没有多说什么,便真的留在这江家。

  要是知道进不了城不算什么大事,大事便是宝钗害怕再出点什么意外。

  比如说之前在京城里的见义勇为,直接变成了前半部分

  下雨了,宝琴也扶着丫头从厢房里走了出来。听到探春和宝钗的话,也没有反驳坚持,乖乖听话的留下了。

  这雨一下就是一个时辰,虽说到了后面雨越下越小,甚至雨停后还出现了彩虹,但是宝钗姐俩也没有想到就近赶路的。

  这要是在京城,便是城南城北,也是无妨,可是长安与京城之间还隔着好长的一路官道呢。

  因为决定留宿在这里,三人便又说起了女儿家的悄悄话。

  江家这边,吃饭都是全家一起吃的,不过晚饭的时候,因为宝钗和宝琴的缘故倒是分开来吃的。

  江家其他人都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一起用晚膳,探春带着宝钗姐俩在自己的院子里用。

  赵秀宁和刘琉都让人送了几道菜过来,三人站着接了,复又坐下继续食用。

  饭毕,探春征得了宝钗的同意,便让人领着宝钗和宝琴去了江家花园子里消食以及偶遇一下宝琴的未婚夫。

  未婚夫妻在花园子里偶遇了一下,彼此说了两句话后便又各自分开了。

  之后回房休息,第二日用了早膳,探春才将姐妹二人送出了江府。

  至于宝钗一起想要问探春的另一个最深层次的问题,一直没有问出来。

  京城之中谁人不知道探春的那位夫婿跟圣上的亲外甥是三十二拜之交,以两人的关系,再以那位顺昌候得帝心的程度,应该是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的。

  比如说当今更倾向谁继位?

  也许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她的婚事,也可以当成一种投资呢?

  姐妹俩一路进京城,路上并没有再生什么波折。两人到达京城的时候,柳湘莲也从京城回了长安县。

  柳湘莲进京城前是不知道常拓的亲事已经订下来了,不过知道后,仍是为他感到高兴。

  这娶个媳妇也忒不容易了些。

  昨夜在常拓那里陪着他大醉了一把,然后又和他一起看了黄历。

  他选了一个出孝第七天的好日子将未完成的亲事走完,而常拓也选了一个离他不远的日子,不过他俩心里都明白,这日子再好再近,他们还得跟媳妇娘家商量,不然都是白扯。

  他还好一些,毕竟就差最后的迎娶了,他兄弟那里可不容易。

  骑着马一路回了长安,却不成想在长安县城门口碰见了来找他的刘家小厮。

  柳姑姑和柳姑父自从知道柳湘莲又升了官,心里就又是一阵波动。

  这傻孢子咋就这么命好呢。

  柳姑父的闺女团进了宫,然后他一直期待的事情,就跟石沉大海了一般。送进忠顺王府的闺女,因为守孝的原因,还没有在王府翻出个浪花,就沉了底了。

  这让柳姑父比谁都憎恨太上皇。

  现在柳姑父没办法了,在听到了柳湘莲升官的事情后又将视线重新放回了柳湘莲身上。

  他已经让南边的家小都回京城了,他的闺女团们,还有能用的。马上就要出孝了,正也又要选秀了,这一回再送宫里两个,然后再

  “表少爷一去北疆许久,听说那边又打了仗,太太都担心坏了。昨儿便让小的来请表少爷回府”哪成想这表少爷竟然进了京城。

  柳湘莲骑坐在马上,看了一眼牵着马站在他面前笑得很恭敬的刘家下人,眉头皱了起来,“我刚从京里回来,稍后还要回西山大营。你回去告诉你们老爷太太,我好的狠,不用担心了。”

  再心大的人也受不得刘家三番两次的反复无常,柳湘莲可再不愿意搭理这家人了。

  什么便宜姑姑,谁喜欢谁拿去吧。

  那下人一听这话,连忙又是一番说辞,柳湘莲理都没理,直接抖了抖缰绳,便准备回江家,呃,不,是去江家。

  也不知道他媳妇知不知道常拓的事呢,他得赶紧向他媳妇汇报去。

  常拓这几年打听了不少林家姑娘的事情,现在他那府里陆陆续续都修成了林姑娘喜欢的样子。

  就连家里的荷花池子,还留了一池子的枯叶,说是林姑娘喜欢啥的,不让人动。

  柳湘莲当真庆幸他媳妇没这爱好,那一池子的枯叶子,咋看咋不舒服。

  柳湘莲踢马要走,那刘家的下人如何肯放,直接几步上前抱住了柳湘莲的马头,又是一番好哄,“表少爷自来是孝顺的人,太太和老爷眼巴巴的等着您过去,明白的是知道您忙,不知道的还以为您升官了就看不上亲戚,不愿意尽孝道,这让人传了出去,对您的官声体面也有妨碍”

  刘家下人的这段话,是临出来的时候,柳姑姑教的,为了就是防止自家这个混不吝的侄子‘犯混’

  可她哪里想到,这个侄子说话还挺叨理。

  “我姓柳,我爹妈都葬在京城城外的柳家墓地里。我年节都有给我爹妈上坟扫墓,烧纸上香,其他的人,有什么权利要我尽子女孝?再没听说出嫁的姑姑,有儿有女的还非得让娘家侄子尽孝的道理?

  难不成你们刘家的姑娘和哥儿都已经不孝到让娘家给出嫁的女儿出头的地步了吗?若真是如此,回头我便请了柳家的族长,上你们刘家谈和离的事情。若是这姑姑真的和离归家了,我自然是要接过来赡养。若是姑姑想要再嫁,大不到再出一份嫁妆便是了。”

  柳湘莲说完,也不管刘家下人目瞪口呆的样子,直接喝道,“还不让开,不然抓你充军。”

  果然媳妇说的对,有些人就是听不懂话,什么事情都得让他把话说开才行。

  出嫁多年还得巴巴得的求着娘家侄子尽孝,可见这一家人都是靠不住的。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跟这么一家人做的亲,实在不行的话,就让姑姑和离回家吧。

  柳家也不是没有家庙。

  刘家下人被柳湘莲说懵逼了,一脸傻怔的表情看着柳湘莲带着两个随从进了长安县。

  摸了一把脸,叹了口气,只得骑着马回京城报信去了。

  柳湘莲这边一路骑着小马跑到了江家,然后将马和随从都打发回家了。

  因为一起去了一趟北疆,柳湘莲在江家的地位又升上了一层,至少还能跟着探春在不封闭的地方说说话。

  柳湘莲将他这两天发生的事情都像是吐豆子似的跟探春汇报了一遍,探春对于常拓和黛玉的事情昨儿就知道了,因知道常拓这人也不过是大男子主义强了些,其他的都还不错,倒也真心替他们高兴。

  反正探春是相信以黛玉的本事,百炼钢也能化为绕指柔。拿捏一个常拓手到擒来。

  想到俩人婚后的日子,黛玉一蹙眉,常拓就屁颠颠的样子,探春心下非常的期待俩人早一点到长安来定居。

  不过在听到柳湘莲说起刘家的时候,探春眼底闪过了一抹不耐与狠历,伊人差不多已经□□好了,她还在想着如何将人送到刘府,正好宝钗给她出了个好主意。

  英雄救美嘛。

  柔弱无助的年轻姑娘,被几个恶霸调戏,正好路遇出门的柳姑父

  亲戚多了,互相帮衬,相互扶持。可是这样的亲戚还是算了吧。


  (https://www.bxwxbar.com/book/102222/2235223.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