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红楼之玫瑰花刺 > 第 43 章

第 43 章


  啥也不说了,你们明白的。v章购买比例不足的......想到此,探春连忙收敛心神,白嫩的小脸再一次扬起,“大姐姐在说什么?”满脸都是懵懂不知的样子。

  元春看了,轻轻地笑了。然后站起身从炕上站了起来。

  “让四妹妹就在这屋里休息吧,我和三妹妹去里间说话。”

  吩咐了一声屋里的下人,元春便牵着探春的手去了里间。到了里间,让探春上坐在自己身边,元春才慢条细理的说道,“你还小,说了你可能也不懂。你是咱们房里最小的孩子,太太疼你跟什么似的。我和宝玉都是一出生就养在老太太的院子里,唯有你自小被太太养在身边,这些孩子里,太太最是疼你了。

  原想着明年三月后,你也到了三岁,正是要学规矩的年纪,就想着将这两位嬷嬷都留在你身边教养你长大。谁成想,老太太更心疼林家的姑妈和表弟妹,这才驳了太太的意。唉,妹妹可能还不知道,有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从小教养长大,是一件多好的事儿......,宫里的嬷嬷不好请,为了这事,太太还不知道要多上火呢......”

  真当她是小孩子吗?

  她咋不记得原著中探春身边有这两位嬷嬷教养呢?

  若是真的有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自小教养,她能那么对待生母亲弟?

  大姐哟,您逗啥闷子呢。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探春早早就让赵秀宁省了心,再加之赵秀宁又在生产前几个月被自家闺女弄得分心无术,这两个嬷嬷能不能顺利到达扬州还不一定呢。

  原著中赵秀宁这个时候生了贾环,在贾政那里也算是有了几分话语权。将两个元春用不到的嬷嬷要一个给自家闺女,求一求贾政,贾政自然会答应。

  然后不管贾政如何吩咐王夫人,这两嬷嬷都不会等到林家来人时,被贾母做顺手人情送给了林家。

  此时估计早就出府去了,也不一定呢。

  “...我知道太太疼我,前儿我就说了一句冬天嘴里没味,太太便让人送了玫瑰卤子给我冲水喝。嬷嬷没有就没有了,有什么打紧,我只要太太,只要大姐姐就好。”

  探春没说的是那个玫瑰卤子是人人都有的,不过她也不需要说那些。

  毕竟她选择性的说,人家也是选择性的听。

  元春不知道探春此时的想法,不过听到探春这般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姐姐知道你是个聪明孝顺的好孩子,过了年大姐姐就要进宫了,心中却总是放不下太太和宝玉,老太太上了年纪,太太又是个寡言的,大老爷和大太太又时常做些有*份的事情,......”

  得了,不用说了。说到这里探春是明白元春啥意思了。

  不就是王夫人待她有多好多好,让她一定要孝顺她,别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还有就是让她团结宝玉,一心维护王夫人,努力打压大房一干人等吗?

  再有老太太没有王夫人更疼她,以后在王夫人和老太太发生矛盾时,一定要站在王夫人这边什么的,就这点破事,至于说的那么婉转吗?她今年还不到三岁呢,说这些有啥意思?

  古代小孩就算是再早熟,但是正常的小孩能听的懂这些话吗?

  还是说这教养嬷嬷才刚刚送走,未来贤德妃的脑子就进水了不成?

  你亲祖母养废了人家原配嫡子,你亲妈又养废了一个原配嫡子的嫡子,现在到你这里倒好,还惦记着人家的正房,人家的爵位,还拉着自家的庶妹一起打压人家大房的庶女以及配合亲妈一起行动......

  话说,若不是她是二房的庶出,她是真的很想告诉那个自幼缺少母爱的傻袍子,你老娘偏心弟弟妹妹并不是因为你从小养在祖母身边,而是人家压根就不是你亲妈。

  愚孝的傻袍子,白赔了那么好的一个媳妇,有生之年竟然也没有住一天荣禧堂。

  不管心中如何吐槽,探春面上还是一副似懂非懂,不过大姐姐说什么都是对的,她都听的样子,“...哦,我听大姐姐的话,也听太太的话。”

  虽然不是很满意,不过元春还是露出了一抹笑,“我们三妹妹真乖。”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也发现了大嫂子虽然口齿也伶俐,却与母亲并不怎么亲近。而且性子极为谨慎,很不愿意出头。

  琏兄弟转年就要娶凤丫头过门。那凤丫头又是那般的性子,虽然她不怕老太太偏心大房,可是总会担心母亲过得不顺心。她马上就要进宫了,现在她能指望的便是这个庶妹了。

  虽然年纪小了一些,可是乖巧懂事,也很得老太太几分青眼。

  想到老太太对宝玉的态度,再想到老太太逐渐重视珠大嫂子的做态,她是真的害怕老太太会拉起珠大嫂子架空母亲......

  “...林家的表妹听说自从出生起,身子便时好时不好的。老太太虽然时常念叨着敏姑妈,可姑妈是姑妈,表妹是表妹。姑妈在家时的人品自是一等一的好,可是表妹却也不一定呢。毕竟也不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听说经常生病的人,性子也是娇的很。若是林表妹来家里了,三妹妹尽让着她些便是了。”

  元春想到这两年,老太太总是提起林家表妹时便想要与宝玉联姻的事情,心中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可是她往常总听母亲说她与敏姑妈有些纷争。她是真的担心母亲与林表妹再处不来。

  老太太的心思不用猜,若是真的聘给了宝玉,老太太必是偏宠着她的。想到这里,元春便有些心疼自家母亲。

  大嫂子这般性子,已是不得母亲喜欢。若是宝玉媳妇又不是母亲喜欢的,母亲将来可怎生是好呢?

  若一切顺利,她倒是愿意在将来给宝玉选一门母亲满意的好亲事,可怕就怕来不及。若是通过三妹妹让老太太打消这样的念头,也枉她们待她一场了。

  探春歪头打量元春,面上仿佛是在想元春的话。其实心中却觉得她可能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曾经看红楼的时候便时常觉得元春在省亲的时候见过薛林两位表妹,当时态度是一样的。为什么在端午赐节礼时却暗示她中意宝钗了呢,一定是王夫人每月二六进宫时说了什么。

  现在看来,当时估计是不好厚此薄彼,再加上用了人家林家的钱,又在人家林家的大观园里不好表现的太明显。等到端午的时候,这么一赐节礼,便将别人的视线都放到了这五个月的时间里元春为什么会改变观点上了。

  所以说,二太太呀,您这是为您闺女背了个锅吗?

  按理来说,这年头女子成亲早,定亲就更早了。林妹妹一出生,贾母就惦记上,也无可厚菲。元春母女日日都会到贾母上房来,知道贾母的打算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

  不过这个时候元春就能这么体恤亲妈,估计她们的那位好祖母还不知道吧。若是知道了,还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这位史家出品的老太太,年轻时候的手段就是相当的凌厉了。比如说贾大老爷的那位亲妈,再比如说贾大老爷的那位原配媳妇。

  王夫人那段数还真的不够看的。

  “我为什么要让着她?老太太说林家这个姐姐虽只比我大了不足一个月,可也是姐姐。哪有做姐姐的还要让妹妹尽让的。大姐姐,我决定了,以后都不喜欢她了。”

  这么回答,您应该还满意吧。

  对于这个回答,元春很满意。面上闪过一抹笑意,然后又立马收了回去。脸上一派认真严肃,“三妹妹,来者即是客,再怎么不喜欢,也不能表现出来。不然老太太会生气的。”

  “噢。”探春脸上又做出一副委屈的样子。

  这要是真的小孩,然后再像原著中那么聪明点的,估计从现在开始就得讨厌死了林妹妹吧。尤其元春后面的那句话,隔谁听了心里都会膈应的吧。

  你一个外姓丫头,跑到别人家里来,凭的什么比本家姑娘还要得宠呢。

  现在想来,原著中贾政那玩意到最后不管林黛玉死活,估计也有探春母女的原因呢。

  探春不喜欢林黛玉,做亲妈的赵姨娘自然也不会喜欢这个压着自家姑娘一头,比自家闺女得宠的表姑娘,于是志同道合的与王夫人一起在贾政耳边说林黛玉的坏话,那天长日久的积累下来,贾政能对这个亲外甥女好才是怪事嘞。

  样子不那么漂亮,至少不会迷倒爷们。

  家世虽然不高,可是她爹的职位那也算的上是国立大学的教务主任了。

  从古至今,这择校问题就是所有家长的心头病。贾珠娶了这么一个媳妇,学校的待遇问题以后是不愁了。

  最重要的是这年头的人讲究天地君亲师。这国子监祭酒不算什么,可是名声好呀,虽不是桃李天下,可是也会有些香火情和人脉关系。这对于将来贾珠出仕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

  而且不说李家的人脉,便是贾珠在国子监进学结交下来的人脉,都是一笔不小的资源。

  所以说这也是王夫人不选凤姐当儿媳妇的主要原因呢。

  没爹了,又没娘了,凤姐虽然是王家长房嫡出的大姑娘,可是却是个孤女。

  她养在二房王子腾处,虽然待如亲女,可人家二房又不是没有亲闺女。又能对她怎么上心。

  再一个,凤姐是王子腾的侄女,贾珠是王子腾的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就算是不娶王氏女,王子腾也是贾珠的亲舅舅。

  所以很不必如此浪费原有的资源。

  至于将凤姐许给贾琏,会不会加重二房的筹码?

  王夫人眼中闪过一抹亮色,只要老太太活着,她怕什么?

  这年头,爵位只能传给嫡子,无论是原配的嫡子还是继室的嫡子,也不论是嫡长子,还是嫡次子都拥有继承权。若是嫡子无子,那爵位自然就要旁落了。

  再看一眼坐在贾老太太身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的长女,王夫人对于荣国府就非常的势在必得。

  想到已经没有外家支持的贾琏,再想到争强好胜的凤姐儿,王夫人非常满意的笑了。

  ......

  家礼就在王夫人越来越满意的视线下进行着。

  李纨也是官家之后,礼仪仪态都是熟烂于心的。一番家礼下来,毫不扭捏失礼。

  一番家礼行过,探春随手将李纨给的荷包递给了身边的丫头,便和宝玉一起坐到了膳桌上。

  今天的早膳,李纨是要全程侍候着贾家一众女人的。

  本来这活是王夫人和邢夫人的,不过看在她也是当婆婆的份上,贾母‘大发慈悲’让她坐下受用这一顿。

  王夫人坐下了,贾母也只能勉为其难地让邢夫人也跟着坐下了。

  说实话,江陵自从成了探春后,对生活的要求那是越来越低。比如说,让王夫人侍候着用膳这事,就能让她得到异样的满足。

  卖菜的去买衣服,卖衣服的人去吃饭,饭店的人再去买菜什么的......

  自家老娘侍候她,那她就侍候侍候自己吧。

  于是这般想的探春每顿饭都吃的饱饱的,饭要两碗,汤也要两碗...

  宁可不吃点心,也要在吃饭的时候多吃一些。

  这是探春难得的坚持。

  哼,我老娘侍候你,你也不是还得侍候她生的贱丫头吗?

  悄悄地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探春担心再这么吃下去,长大了会不好减。

  小孩子都有一些攀比心理,探春的好胃口,宝玉看见了。自然是小兄妹俩个比着吃。

  然后一个有意,一个无意,两人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没少让王夫人盛汤布菜......

  不过王夫人乐在其中就是了。

  虽然探春是顺带的,可谁让这里面有她的心肝肉呢。

  跟王夫人相比,李纨的布菜水准...一定是没练过。不过将就一些,这顿饭也就过去了。

  饭后李纨跟着王夫人他们走了,说是去宁府拜祖宗,而探春则是和宝玉跟着元春走了。

  贾琏自己安排,迎春回了房间。

  元春还在给宝玉启蒙,探春也顺便一耳朵听一听。

  探春还是江陵的时候,是跟着贾敏启过蒙的。不过却是从来也没有练过字,正经背过书。

  那些三百千,探春听着都耳熟,却是背不下来多少。现在跟着宝玉一起再温习一遍。倒是比宝玉轻松了许多。

  不过探春就算是背的再快,也不敢先于宝玉表现出来。

  真儿童和伪儿童都仗着年纪小,所以学的并不是多认真。学学玩玩的一上午也就过去了。

  午膳前,元春领着小兄妹去老太太房里等开饭的时辰时,老太太便道,“我房里的鹦哥是个好的,给了三丫头吧。”

  原来昨天探春房里的动静,消息灵通的人,事发不久便都知道了。而消息不灵通的,也在今天早膳前知晓了。

  老太太院子里有王夫人的眼线,所以还不等探春房里的小丫头将取来的点心送到宝玉那里时,王夫人便知道了个一清二楚。

  她虽然也气恼这些个下人,可也并不想多做什么。

  但老太太显然并不是这么想的,在午膳前这么做,很明显意不在探春呢。

  儿媳妇与婆婆之间的战争,从来都是不死不休的。此时就算是王夫人有了儿媳妇,贾母也想要让她知道一些事情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探春一听给她丫头这事,便知道昨天晚上发生在老太太院里的事情并没有瞒过老太太,不过她可不想成全贾母拿她做筏子的心思,“谢老太太赏赐。老太太,您将谁给二哥哥了?”

  贾母听到这话就是一怔。

  她啥时候说要给宝玉丫头了?

  可是看着这丫头和宝玉都是满眼亮晶晶地看着她,一时间反驳的话竟然无法说出口。

  最后扫了一眼自已屋里的丫头们,又将玻璃给了宝玉。

  因为家里长辈赐下的丫头到了小辈的屋里都是要改名字的,于是两个丫头站出来,拜了贾母,又见了新主子后,两个新主子加在一起还不到六岁的小兄妹,就在那里商量着丫头们都叫什么名字。

  宝玉是真的很用心的在想名字,探春却先想到了别的,那就是春梅的名字。她是不是要提醒一下二姐姐呢?

  虽然她肯定迎春一定没注意到这个名字犯了忌讳。她不在意,自己也无所谓,但是元春呢她知道了会怎么想呢?

  ……

  话说回来,宝玉和探春两人现在还是文盲阶段,所以那名字除了菜名以外就是点心名。在两个丫头越来越木然的脸终于要向呆怔转变时,元春终于说话了。

  “三妹妹的丫头就叫侍书,宝玉的丫头就叫...墨研吧。”什么糖藕桂花片的,那样的名字,怎么叫的出口。

  两个丫头一听元春的话,连忙转头朝她磕头。

  真要按着两位小主子的起法,起个什么糖呀,点心呀的名字,她们还不得被府里的姐妹笑死。

  因为人是老太太赐下的,所以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不兄妹两人房里的掌事大丫头。

  探春对那个外面买来的小丫头很是喜欢以及有想法,特意对着侍书说道让那个小丫头跟在她身边做事。

  在贾府大丫头身边有个小丫头侍候是很正常的,再加上她初来三姑娘的房里,也想培养自己的势力,于是侍书对这个丫头倒也还算提点和照顾。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李纨新婚的第一天,除了早膳老太太让她侍候了。像是午膳和晚膳老太太都打发她回自己院子里了。

  并且还大方地让李纨等到回门后再立规矩。

  一直坐在那里围观的探春心中不无阴暗的想着,贾母是不是害怕折腾的狠了,回门的时候李纨再回家告状呢。

  当然,这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是吗?

  今天李纨早上一起床,屋里就立了好几个妾。她闲了想要打局麻将,都有上不去牌桌的人。

  看的她浑身哪都不舒服。

  出嫁前,也听说过这种军功起家的人家做事没有规矩。可是现在才知道这没有规矩到了什么程度。

  李纨想到了府里的情行,又想到她是二房长媳这个身份,便压下了大房被二房打压的同情。

  不过房里的这四个还等着她这位新奶奶进门便给名份的妾室,却是让她着恼。

  这也太打脸了。

  李纨回到房间看了一遍自己的陪嫁丫头,心中思虑万千。都说孤掌难鸣,她陪嫁里正经有两个长相出挑的......

  午歇后,李纨定下了先抬两房新妾室一边显示贤惠,一边打压原来的旧妾的行动方针后,便去了王夫人的院子里准备侍候自家婆母。

  老太太虽然说不用去立规矩了,可是她却不能当真。

  不过既然太婆婆那里省了这一步骤,那她便将所有的力气都使在亲婆婆上。

  到了荣禧堂,正好看到赵姨娘扶着肚子在那里散步,细细地打量了这位的长相,越发觉得今天早上看到的那个三姑娘并不像是她亲生的。

  一个眉目清秀纤细苗条,一个眉眼精致浑身圆滚滚。一个是杏仁眼,一个却是桃花眼。


  (https://www.bxwxbar.com/book/102222/2161406.html)


1秒记住笔下文学:www.bxwxbar.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xwxbar.com